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2012年10月20日,卢森堡大公储夫妇婚礼仪式后接受祝福。卢森堡大公储纪尧姆、大公储妃斯蒂芬妮、卢森堡大公亨利(左四)和公爵夫人玛丽亚-特雷莎(右三)以及其他大公家族成员在大公府的阳台上向人们致意。

"带着我对他的爱和信任,我衷心祝愿他一切顺利!让我们乐观展望未来,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成就伟业。"在位24年的卢森堡大公亨利选择6月23日卢国庆日这一天,正式宣布他将退位,并把权力交给长子纪尧姆,后者将在今年十月作为大公副代表接管亨利所有公务。

大公启动退位程序的消息在卢国内并未掀起大的波澜,因为这在之前几任大公任内业已形成传统,何况亨利本人也曾暗示过会做出该决定;但是在卢国外,这个消息还是让卢森堡及其王室再度引起世人的兴趣,同时也把亨利这位69岁仍英俊潇洒的"小国大公"推进了公众的视线。

多才专情

亨利大公不仅外表英俊,而且兴趣广泛,学识广博。在同样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的皇家网站上就有一篇题为《亨利大公是谁》的文章。文章说,亨利精通卢森堡语、法语、英语和德语,对妻子的母语西班牙语也有一定了解;他大部分闲暇时间都用来阅读或聆听古典音乐;他热爱运动,最喜欢的运动是游泳、滑水、帆船、网球、狩猎和钓鱼。

如此才华出众的王公贵族怎能没有痴情的一面呢!很多媒体都曾援引过26岁的亨利王子爱江山更爱美人的那段往事。美人就是亨利在外求学时遇到的西班牙贵族后裔、古巴富豪的千金玛丽亚·特雷莎。最不能接受玛利亚的是亨利的母亲,她希望门当户对。无奈亨利爱玛利亚爱得太深,誓言为了与心上人成婚,宁愿放弃大公的继承权,最终他的父母只好松了口。在三个可供选择的日子中,这对新人迫不及待地选择了一个离他们最近的日子,多年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那天恰是后来开始在欧洲流行的情人节。"我将永远铭记这一天",他说,"当我的未婚妻走进大教堂的那一刻,我的紧张感荡然无存"。直到那一刻,他才放心他的爱不会离他而去。

美好的婚姻更给了他履行公务的动力。在身为王子期间,他就担任了多个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和其他协会的主席。尤其令他充满热情的是体育事业,从1998年开始,他一直都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卢森堡王室的网站介绍说,大公致力于弘扬友谊、尊重和卓越的奥林匹克价值观,他出席了大多数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为卢森堡运动员加油助威。2000年,45岁的亨利接受父亲的让位,成为卢森堡大公。他一如既往地醉心于国内外的公务。令中国人记忆犹新的是,他不仅以卢国家元首身份出席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卢森堡国家馆日活动,而且也是第一位抵达北京出席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外国元首。

一脉相承

外界一说起卢森堡,就会感叹它的国小民富,似乎它的富有与生俱来;实际上,卢森堡在独立之初也曾一穷二白,在战后几十年里也曾经历过多次衰退,即便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也算不上一个发达国家。从结束历史上长期的外族统治和经济落后,到抓住时机、成功转变,卢森堡走过了百年历程,这段历程恰与亨利所系的拿骚王室对卢森堡的统治密不可分。按照卢森堡《宪法》,大公虽是国家元首,是卢制度体系的核心,但得遵守"君主统治却不治理 "的原则。除了《宪法》和具体法律赋予他的权力之外,大公没有任何其他权力。可是这并不能否认拿骚王室的历任大公在每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以他们的眼光和他们的贡献,推动着这个小国一步步地迈向成功。

在拿骚王室第一任大公阿道夫任内,凭借钢铁业的发展,卢国家财富不断增长,逐渐改变穷困的面貌,从本国民众流落他乡变成了外来移民日益增多,国家的吸引力增加了。1964年接任大公的让(也就是亨利的父亲)更是敏锐地将"小卢森堡"同"大欧洲"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他的战略眼光,卢森堡从夹缝中的弹丸小国一跃成为欧洲大国的"心脏"。在他和志同道合者的努力下,不仅欧洲加快了一体化的步伐,而且卢森堡也有了打造金融中心的新定。伴随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卢森堡吸引了欧洲法院和欧洲投资银行的入驻,首都卢森堡市也成为继布鲁塞尔和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盟"第三首都",该国呈现出令世人艳羡的富裕气象。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接过父亲衣钵的亨利在很多方面都担当了守成者的角色。他在位的24年里,卢森堡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人均GDP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卢媒体说,在亨利任内,卢森堡的国际美誉度也有所提升。他关心联合国的工作,特别是经常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的相关会议。每年,他都会参加德语国家非正式峰会,讨论德语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挑战。在对华关系方面,亨利也追随父亲开创的中卢友好的传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叶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卢森堡是新中国在海外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的第一个国家,也是第一批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欧盟创始成员国。几十年来,中卢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各领域合作都得到长足发展。在此过程中,亨利无论是作为大公储还是大公,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顾文俊

文:本报记者 顾文俊 图:新华社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刘畅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