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援引彭博社报道,欧盟委员会担心,随着中国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并试图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欧洲芯片制造商可能失去大量中国市场份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英飞凌、荷兰恩智浦、意法半导体是欧洲主要的三家半导体企业,虽然不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但是在汽车、工业、消费电子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三家企业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芯片企业,英飞凌,市场占比14%;恩智浦,市场占比11.2%;意法半导体市场占比10%。

英飞凌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德国,前身是西门子半导体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飞凌专注汽车芯片、功率半导体、安全类芯片,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2023年英飞凌汽车芯片份额达到14%,稳坐汽车半导体龙头宝座。

在MCU(微控制器)市场上,英飞凌市场份额达到了29%,成为了全球汽车MCU的龙头老大。

2023年,英飞凌营收163.09亿欧元,净利润43.99亿欧元,创出历史新高。但是在今年一季度,英飞凌业绩出现了下滑,营收36.32 亿欧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为7.07亿欧元,同比下降40%。

英飞凌CEO表示,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许多中端市场依旧疲软,客户和分销商也降低半导体库存水平,汽车行业增长明显放缓。

英飞凌甚至下调了全年营收预期,并且确认裁员,仅雷根斯堡工厂就要减少数百个工作岗位。

恩智浦全球第二大汽车芯片企业,前身为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2006年分离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主要专注于四大芯片市场:汽车芯片、工业芯片、物联网芯片、通信和移动芯片,占收入比例为52%、21%、15%和12%。

在汽车芯片领域,恩智浦市场份额为10%,仅次于英飞凌,排在第二位。

2023年,恩智浦营收132.76亿美元,净利润为27.97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到了今年一季度,恩智浦营收为31.26亿美元,仅增长0.2%,低于市场预期。

业绩放缓原因是汽车芯片业务下滑,但工业与物联网、移动通讯业绩出现了反弹,使得总体业绩没那么难看。

恩智浦的库存数据由上季度的132天变为144天,这说明恩智浦正在艰难的去库存。

意法半导体顾名思义,由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合并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法半导体的主要业务包括汽车芯片、工业和物联网芯片、消费电子芯片、MCU、传感器。

意法半导体是全球第三大汽车芯片企业,仅次于英飞凌和恩智浦。公司还是全球最大的SiC功率器件公司,市场份额为32.6%。

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172.9亿美元,增速7.2%;净利润42.1亿美元,增速6.3%。而今年一季度营收为34.65亿美元,同比下降18.4%,利润为5.13亿美元,同比暴跌50.9%。

意法半导体CEO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汽车工业收入下降,汽车半导体需求进入了下降通道,公司将积极进行工业调整。

我们可以看出欧洲芯片企业(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在汽车半导体领域布局很深。

汽车芯片占自身业务的比例分别为:英飞凌汽车业务占比56%,恩智浦汽车业务占比56%,意法半导体汽车业务占比为41%。

依靠欧洲强大的汽车工业,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这种优势正在发生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台燃油车所需的芯片大约100—300颗,而一台新能源汽车芯片需求达到了3000多颗,这对汽车芯片企业来说是好事,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应该会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欧洲在汽车电动化进程上遇到了阻碍。

奔驰宣布2030年实现100%电气化目标调整为50%,大众将把600亿欧元的巨资投向内燃机研发,以保持在燃油车领域的竞争力。宝马也暂缓实施电动化进程。

而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崛起,实现了逆袭超越,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

今年5月,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更进一步,仅比亚迪一家就卖出了33万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销量提上去了,成本就降下来了,比亚迪为了回馈消费者,对多款汽车进行了降价,C级轿车降到了8万左右,B级轿车降到了10万左右。这个价格让燃油车懵了。

欧洲车企顿感压力山大,当3000辆比亚迪汽车卸在德国码头时,德国记者忍不住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对欧洲宣战了。

为了保住自身利益,欧洲开始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对比亚迪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汽车加征20.0%的关税,对上汽集团加征38.1%的关税,其他公司分别加征21.1%到38.1%不等的关税。

你这么一来的话,中国电动车企会加大自主研发,将核心配件进行国产化替代,那么欧洲引以为傲的汽车芯片恐怕很难再卖到中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MCU(微控制器)为例,中国的需求占比达到了30%,

而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MCU厂商,三家合计占有了45%的市场份额,恩智浦在汽车MCU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25.4%。

这些企业不仅市场占有率高,而且产品性能强悍,他们在该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拥有多年的研发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累。

他们在MCU架构、工艺、功耗管理、安全性、集成度方面具备优势。

国产MCU企业也不少,包括兆易创新、士兰微、中颖电子、中微半导体等,但是因为起步晚,技术积累少,因此在品质和可靠性方面还需要追赶欧洲企业。

中国需要,但自身不强,欧洲盛产,且品质不错,这不是精准对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欧洲诸国各有各的想法,44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总想在中欧贸易中占点小便宜。

荷兰既要跟随美国限制光刻机出口,还希望中国不要自主研发,高价购买他们的落后产品;

德国希望向中国出口燃油车,却不希望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壮大;

还有很多国家希望拿到中国的大额订单,又要保护自己的企业免受中国企业的竞争。

你这不是扯淡吗?贸易不是遵守公平、公正、平衡吗?

在这种局面下,中国下大力气搞自主研发,国产MCU在本土市场份额开始逐渐扩大,尽管在海外市场突破的并不多,但是通过差异化竞争吸引本土客户,减少海外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中国芯片正在崛起,在汽车芯片领域,我们已经形成汽车座舱、自动驾驶、MCU、功率器件、传感器等全系产品,并且在技术和自主程度上不断的提高。

未来,无论欧洲企业芯片企业如何改变,都阻挡不了中国芯片的自主化进程,欧盟的担忧也终将成为现实。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