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旅赋能,一路向前,城市“沸点”时刻来临。

7月3—5日,“2024年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现场交流活动”在佛山禅城举行。全省各地文旅“大咖”,以及河南、江西、成都、重庆等优秀“文旅生”齐聚,共探文旅之光如何照亮城市更新的无限可能。

以文化之美展开城市新魅力、以文化之“潮”唤醒城市新动力、以文化之盛带动城市新活力……文脉资源雄厚的禅城,文化与城市的相融相合、彼此成就从未止步,也迎来肯定和收获。

全省性的交流活动落地禅城,就是其中的一项认可,激发禅城以文化赋能城市无限可能的信心、决心。手握“底牌”,频出“王牌”,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必将继续以文赋能,“打”出新空间、焕发新动能、绽放新精彩。

底气与潜力

深挖文旅底蕴,绽放文化存量魅力

《城市文化》一书中谈到“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强调城市不仅仅是“建筑物的集合”,更是“文化的归极”。

如何做到文化与城市的结合?禅城既为千年文脉之地、岭南文化承载而自豪,又不等不靠,早早创新转化,在深挖城市文旅底蕴上下功夫,也打出禅城名气、禅城声势、禅城样本。

2007年,禅城以东华里古建筑群改造为契机,把文化作为牵引力,开启“三旧”改造的佛山模式。面向未来,勾勒岭南文脉轴线,构建“一老一新”城市框架。

聚老城复兴,建设佛山中央活力区;新城建设,以织梦文化、水乡文化、田园文化赋能禅西新城加速崛起……高质量文化发展脉动强劲释放全域高质量发展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俯瞰岭南天地。/资料图片

相较于喧闹一时的“网红”城市,禅城十年磨一剑,以自己的闲庭信步、气定神闲构筑城市的底气与潜力。

这点尤其体现在文化存量资源的活化、利用与转化上。在文化的牵引下,禅城选择旧城、旧村、旧厂房同步改造,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同步活化模式。把文化嵌入城市肌理,融入城市日常。全区75%以上的非工业产业园区由工业遗存改造而来,365个主题公园中的大多数来自于这种“以旧焕新”。城市首席设计师、主理人、艺术家等,正把城市闲弃空间变成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小剧场、文博展示的天堂,新场景、新业态、新活力争相涌现,展现出这片发展热土的澎湃激情、无限潜力,更在某种程度代表着文化名城对城市更新模式的探索与回答。

方法与路径

争当“示范生”把“底牌”打成“王牌”

连日来,在禅城佛山创意产业园、美陶湾、佛山古镇三个点位的走访交流中,各地政商媒一路走一路看,听到最多的无疑是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值得学习。

从十余年前的岭南天地、佛山创意产业园改造到如今的美陶湾打造,一直在文旅赋能城市更新中争当“示范生”的禅城究竟做对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间的佛山创意产业园。/禅城融媒记者贺勇摄

深入走访可以发现,在禅城,虽然不同的街区、商圈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但相同的是其守住文化肌理的一贯追求。

不论是佛山古镇还是美陶湾,历史底蕴深厚的禅城,充分利用好文化资源禀赋,摒弃大拆大建的“粗放型”老路,在已有的城市格局里选择性地“新城代谢”:既守住古韵深厚的文化肌理,又紧跟时代潮流、找准产业风口,扶摇而上。

而禅城制胜的“关键一招”,则是瞄准文化赋能带来的无限可能,通过“三步走”,走出文旅赋能城市更新的禅城路径。

第一步是“强保护”,活化老建筑,打造新场景。

禅城在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中采用微改造模式,在遵循街区肌理塑造文化空间的前提下,将老建筑、老旧工业区改造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主题写字楼、文旅文创新场景。

任围历史文化街区,岭南天地对古建筑群通过微改造、“修旧如旧”,不仅保留街区原生态居民文化和建筑原有格局,还让老破旧焕发新生机。

第二步“融创意”,导入消费、社交,推出新业态。

传统历史建筑活起来后,禅城通过剖析其在城市发展中的特点和定位,融入消费、社交等业态,形成“老瓶装新酒”的发展格局,通过文旅融合方式赋能城市更新。

佛山创意产业园,围绕年轻力、夜经济与烟火气,打造成年轻人追捧的消费场所;岭南天地首店首铺首秀、夜游夜赏夜购,应有尽有。音乐节、演唱会、沉浸式舞剧等演出也层出不穷,禅城活力迸发。

第三步“引人才”,融合生产、创业、生活,创建新平台。

城市更新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对人群进行更新,为旧城区导入新活力,实现引人促产。

美陶湾在更新发展中,就构建起“文化+创意+跨界+时尚+体验”的产业生态圈,吸引集聚青年创客、设计师、艺术工作者等到美陶湾生产、生活、娱乐、创业。禅城还启动城市品质和城市格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高品质生活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也选择禅城,与禅城携手共进。

夯实底子,厚植里子,禅城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交出文旅赋能城市更新的禅城答卷,佛山古镇与美陶湾成功入选全省文旅赋能城市更新的优秀案例。

机遇与挑战

以长期主义继续打好文旅融合牌

当前经济仍面临复杂形势,文化和旅游消费成为引领消费复苏的先锋领域,对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五一、端午等节日趋势就表明,随着旅游消费迭代升级,传统旅游业已不能适应新的消费习惯和出游方式,“松弛感”“特种兵旅游”“Citywalk”“追求个性”成为新的文旅消费热点,消费者对目的地的环境氛围、文化体验、小众个性等方面要求持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陶湾南风集现场。/主办方供图

如何继续深耕,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上做出更多示范,探索更多可能,既需要城市积蓄能量与存量,破圈与出圈,也需要紧跟文旅消费下沉趋势,实现更深层次的裂变。

一是坚持“长期主义”。禅城的文化、历史建筑等资源得天独厚,在文旅发展与城市更新中,千年文脉家底是禅城最突出的竞争点,也是需要持续发力,深层挖掘、坚守的点。

禅城既要讲好城市文化故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如围绕游客人气上下功夫,突出文化深度与特色,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活动空间,产业项目,提供丰富的岭南文化获得感与体验感,让他们从内容、产品、空间及服务等多个维度真切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与流变。

同时,还要处理好坚守与创新的关系,不断突破,为文化赋予更新的表达方式,让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吸引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走近文化、理解文化。如从《剑合钗圆》《鸿武魂》等沉浸式体验文化项目向沉浸式城市文化综合体等综合产业运营演变。

二是坚持“多元视角”。不同城市的文旅发展有共性也有特性,而这种特性值得深入钻研并转化为自我发展的新思路。

禅城的文旅发展需要立足本土,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在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此次现场交流活动中,不少优秀文旅城市都亮出各自的本领,禅城需要以更多元、包容的视角与态度,学经验、找思路。

此外,文旅发展、城市更新的最终目的是吸引人、留住人,这需要禅城一方面积极满足消费者,包容他们对新奇、个性化和独特体验的多元需求,并进行创新,找到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避免千篇一律和同质化。另一方面,引入更多为年轻人喜欢的生活场景,用生活留住年轻人才,以人才赋能城市发展。

文/禅城融媒记者黄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