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俗称土豆,是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加快推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成为题中之义。

7月4日,记者跟随“改革潮涌风正劲 齐鲁扬帆征新程”山东改革·媒体行集中宣传活动,走进位于德州乐陵市的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访“小土豆”如何变为“大产业”,并逐步走向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皮紫肉的“希森1号”、淡黄色薯肉的“希森3号”、白色薯肉的“希森5号”、黄色薯肉的“希森6号”……走进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厅,颜色、形态各异的马铃薯品种展示很是吸睛。在这里,希森马铃薯“家族”一直不断扩容。

“集团2005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成功培育出33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其中育成高产耐旱鲜食、加工全粉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专用型新品种(系)18个。”乐陵市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乐陵基地总经理孔海明介绍,“希森6号”薯形好,产量高,口感好,抗病、抗旱,并以单季亩产9.38吨、9.58吨的产量,两度刷新世界单产纪录,这些优势也吸引了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注意。目前,“希森6号”已在哈萨克斯坦获准推广,目前有3个州的4个农场27.5万亩土地进行示范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选育良种,研制各类马铃薯制成品也是研究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从马铃薯全粉、马铃薯馒头到马铃薯曲奇、马铃薯面条,再到最常见的薯条、薯片,你能想到的马铃薯面食制品,几乎都出现在研究中心的展台上。

“马铃薯加工成全粉,可以贮存15年不变质,这对粮食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孔海明说,马铃薯含水量较高,把马铃薯加工成全粉,要去掉百分之七八十的水,这造成了加工成本高。为此,研究中心又开发了生浆馒头,即直接将鲜马铃薯清洗去皮后打成生浆,然后跟面粉混合制作,制作土豆馒头等食品。

“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把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推广,同时帮助薯农和种植户与市场做好对接,让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产业亮点。”孔海明说。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