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在皖南,我找到了现实版的绿野仙踪。”

“只有在西溪南,我才明白什么叫绿野仙踪。”

不久前,位于黄山市徽州区的西溪南村连日登上社交平台热榜,因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诗意田园意境,成为当下年轻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溪南有多火?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西溪南村实际接待游客达到15万,总量超过黄山风景区,综合收入2500万元,截至“五一”末,累计接待游客突破60万人次,超2023年总量。

这个不到3平方公里的皖南古村落,为什么能火爆出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与活化创新,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有人说,到过西溪南的人,总会被她的颜值和气质惊艳到。

西溪南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部,距今已有1200年,常住人口近4000人,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西溪南曾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荟萃之地,现今保留100余栋明清建筑,以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徽州堨坝等历史遗存。

传统古村落是“活着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绝美的生态成为西溪南发展乡村旅游最大底色。为留住这份古韵,当地政府不断进行思维破圈,按照“微改造、精提升”思路,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实施古村落生态修复、古建筑单体保护等项目,寻求“保护优先”与“创新活化”之间的平衡,修复古建筑古民居80余处,有效保护了村落肌理和古韵。

很多人初识西溪南,源自枫杨林童话一般的绿意,被网友誉为现实版“绿野仙踪”。每年的4月到10月,这里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白墙黛瓦与小桥流水相映衬,勾勒成一幅灵动的美丽画卷。

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西溪南对生态保护始终保持一份执着的克制,没有人为铺设栈道,没有破坏性开发,而是设置以竹为杆、以麻为栏的软隔离,始终做到了原生态呈现,成为对游客的最大吸引力。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少来到西溪南的游客发出这样的感慨。西溪南注重乡愁乡情的延续,在开发过程中保留了原住民、留住了村落的烟火气,“一半烟火一半情怀”的生活方式,让西溪南成为令人向往的心灵休憩地。

城市创客扎根乡村,“创意”变“生意”

如果说“守旧”塑造了西溪南的“绿野仙踪”,那么“创意创新”则赋予了这个千年古村更多“时尚”气质。

把徽州腊肉放进萝卜丝饼,徽州产的番茄揉进意大利面包,徽州豆腐乳融入法棍的蘸酱中……来自宝岛台湾的许若侠在西溪南开了间溪边55面包咖啡店,这些“中西合璧”的创意吃法吸引了众多游客光顾。

东北摄影师何昊从第一次来西溪南到正式运营旅拍店,仅用1个月时间。个性化的定妆、造型,配上专业的摄影服务,让游客流连在独具“徽州”特色的皖南古村落里,同时为自己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如今,在西溪南,像许若侠与何昊一样的外地创业者比比皆是。西溪南村近年来立足文化底蕴,加强创意要素招引,引来一批回归农村、找寻乡愁的城市创客,投资兴办特色民宿、艺术空间、咖啡厅等,这些“新村民”把不同的审美、资源、创意带入乡村,文化、旅游、美学等在此交相辉映,激活乡村文旅产业“一池春水”。

据统计,2017年以来,西溪南村已累计吸引来自北上广深等地创新创意人才近百人,打造了研学基地、设计师交流中心等,建成各类民宿71家,吸纳当地创业、就业400多人,年旅游总产值超4000万元。

多样营销,“流量”变“留量”

知名企业家何超琼来了。

央视名嘴撒贝宁打卡西溪南……

近期名人接踵而来打卡的背后,是西溪南打出的一套组合拳,让更多人从不同层次了解西溪南。

一方面,突出活动引流。去年以来,西溪南村先后承办各类活动25场次,用好“世界会客厅”“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小镇”等品牌,承接了哈佛、剑桥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同荷兰羊角村签订全省首个国际友好村镇协议,推出了首届国际“村BA”篮球赛,举办了中国民谣节、乡村旅游节等活动,热度爆点不断刷新。

另一方面,开展立体化营销推广。坚持主流媒体“定调”、自媒体“引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条腿走路”。邀请众多流量博主、网红达人前来打卡,相关话题多次上榜微博、抖音热榜。不完全统计,五一假期约有1/3的游客来自社交平台的引流。

引导村民友爱礼让、开放门前休憩点、推出共享公厕……西溪南下足“绣花功夫”诚意“宠客”,不仅敞开大门免费开放,更以游客视角做好服务文章,让“宠客”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呈现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西溪南的“出圈”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依托优美的山水、厚重的人文,西溪南紧扣文旅个性化发展趋势,用时尚化、年轻化、当代化的表达,让千年古韵与当代发展同频共振,让古村落有了“新活法”。

随着安徽省顶格打造“大黄山”工作的推进,乡村旅游业焕发出蓬勃生机,期待更多西溪南式的“网红村”不断涌现,绘就为幸福生活“加码”的“诗与远方”。(记者 黄娜娜 杨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