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高铁正在擎画“交通强国”新蓝图。6月26日,在第八届(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开幕式暨主旨报告会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副总经理王同军做了题为《中国智能高铁——开启世界智能铁路新篇章》的主旨报告。

作为我国高铁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王同军尤其关注中国高铁的高质量发展问题。王同军表示,高铁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高铁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铁路路网搭建而言,当前,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在加密成型,我国已成为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商业运营速度最高、高铁技术最全面、运营场景最丰富的国家,我国高铁的总体技术水平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为了能使中国铁路建设达到更高的要求,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5G、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广泛融合高铁技术研发,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同军了题为《中国智能高铁——开启世界智能铁路新篇章》的主旨报告。

政策层面,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对交通智能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王同军表示,从铁路自身的发展来看,为加快铁路高质量发展,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协同,提升铁路的服务安全和效率,融合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发展智能高铁势在必行。

从世界铁路发展前沿看,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大批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德国、法国、瑞士、英国、日本都相继提出了铁路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战略,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世界铁路的重要发展方向。王同军表示,建设智能高铁是中国铁路的使命,也是为世界铁路贡献智慧的必然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同军了题为《中国智能高铁——开启世界智能铁路新篇章》的主旨报告。(图/韩静)

王同军介绍,以一系列智能高铁科研项目为支撑,在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下,国铁集团形成了以高铁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为主线,以“具备全面感知、泛在互联、融合处理、主动学习和科学决策”为五大特征,以实现高铁“五个更加”目标(更加安全可靠、更加温馨舒适、更加节能环保、更加经济高效、更加方便快捷)达到智慧高铁整体效能最优的发展新态势。

那么,智能高铁究竟“聪明”在哪?王同军表示,智能高铁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为了使这个系统整体效能最优,在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国铁集团创新提出了“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理论,即以海量数据和模型为驱动,实现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以及各阶段所涉及全业务要素的协同。

在“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理论框架指导下,国铁集团进一步提出了智能高铁的体系架构,即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框架(HSR-TSF)、智能高铁数据体系框架(HSR-DSF)、智能高铁标准体系框架(HSR-SSF)。此外,为加快智能高铁建设,国铁集团还发布了智能高速铁路体系架构1.0标准,编制形成了347项的智能高铁标准,其中编制ISO(国际标准化组织)、BSI(国际建筑智慧组织)国际标准两项,智能高铁技术体系被国际铁路联盟(UIC)采纳并向世界发布,有力地指导了智能高铁的建设,为世界智慧高铁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京张高铁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也是世界首条智能高速铁路,王同军提到,在京张高铁的建设运营实践中,运用了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维。“京张高铁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三维空间建模和全专业三维协同设计等智能勘察设计,工厂化预制、智能化施工、装配式建造等智能施工,实现了科学决策、融合处理、智能感知的智能工程管理。

通俗理解而言,就是高铁经过数字化智能改造,原本“又聋又哑”的建造设备和装备有了“听说读写”能力,人机协同作业、智能在线检测、质量精准追溯,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智能管控。

除此之外,王同军提到京张高铁应用了一系列智能设备,包括拥有2700多项感知节点的奥运型智能动车组;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自动驾驶,其中涵盖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车站自动停车、车门自动开门、车门站台门联动等功能,

在智能运营方面,京张高铁的智能票务拥有全过程出行票务服务体系,实现了票务服务国际化、电子客票、无接触出站和“出行+”服务。智能客站实现了车站运营安全实时监控,旅服-客管-客设协同联动,通行效率提升15%,节能降耗超18%。智能运维则包括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和动车组智能运维两大系统,将轨道不平顺精调效率提升85%,维修天窗利用率提升15%,清网周期延长2.68倍。

王同军在致辞中表示,为加快铁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铁路“六个现代化体系”建设目标,中国铁路进一步提出智能高铁2.0方案,以京沪高铁、成渝中线高铁为工程载体,持续深化智能高铁理论和技术创新。王同军表示,随着川藏铁路建设、“CR450科技创新工程”“一带一路”有关工程的不断推进,智能铁路创新还将面临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和优化,我国铁路系统将充分联合各方力量,合作创新、协同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