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宜春7月5日消息(记者刘培俊)摇着拨浪鼓、背着百宝箱,走街串巷地吆喝……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街头巷尾、乡间村落常有这样一幕,小商贩们用红糖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

“丰城人曾肩挑箩担,吆喝着‘鸡毛换糖’,走遍全国各地。”江西省丰城市发改委主任鄢丽娇说,也是从“鸡毛换糖”开始,丰城一路“升级打怪”,先是成为全国知名的“江南破烂王”,如今已是“循环之城”。

废旧电视机展示区(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废旧电视机展示区(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从“鸡毛换糖”到“江南破烂王

“嘣咚咚,嘣咚咚……”

随着拨浪鼓的响声起来,一个婉转的声音开始响了起来:“破铜烂铁来换糖,鹅毛鸭毛要干爽,牙膏瓶子也是宝来……”

孩子们一听到这样的叫声,就会拿出保存已久的废品,如报纸、烂塑料、废铁等,飞奔出家门,跑到收破烂人的身边让他称斤两换取麦芽糖……这是20世纪60年代丰城的鸡毛换糖人的日常写照。这群人整天都与些鸡毛、玻璃、旧书、旧牙膏皮等别人眼中的废物打交道,从事着很少人愿意干的小营生,可偏偏就是他们用肩上的货郎担换来了一座城数千农户的生计。

“那时候的丰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堆满了各种各样收购回来的废品,不管是金属,还是塑料、羽绒,到了丰城人手里,就变成了紧俏的商品。”鄢丽娇说,在丰城人的眼中,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采用各种电路板设计的墙面(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用各种电路板设计的墙面(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到了20世纪80年代,收购废品成为很多丰城人养家糊口的一大传统职业。

不过,问题随之而来。当时,丰城从事废品回收的经营户大部分都集中在105国道沿线,自发经营废品收购,但存在占道经营等问题。为集中经营、规范管理,丰城市于2002年启动建设围里废品市场,并于2004年建成。

仅数年时间,围里废品市场就发展成为总面积超386亩、经营户超200家的规模,成为江南地区最大的废旧物品集散地,从业人员有上万人,丰城也成了全国知名的“江南破烂王”。丰城人还将3000余家回收网点开到了全国200多个大中小城市。

直到现在,丰城还流传着一句话:哪里有破烂,哪里就有丰城人。

再生资源产品展示(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生资源产品展示(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从“江南破烂王”到全国知名循环城

随着“江南破烂王”发展壮大,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废品乱堆乱放、垃圾成山、气味难闻……围里废品市场脏乱差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也不利于城市未来发展。

这支庞大的队伍开始了思考:长期以来,他们只是对废旧物资进行单一的回收、拆解、分拣和简单的加工,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效益。手工作坊模式,费时费力还污染环境。

回顾走过的“垃圾之路”,丰城人下定决心做出改变。

采用各种电路板设计的墙面(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用各种电路板设计的墙面(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搬迁加修复,摘去“脏乱差”帽子。破烂市场必须适应生态发展,方能换回一线生机。丰城市将围里废品市场整体搬迁至丰城循环园区。政府鼓励经营主转变思路,走绿色循环产业之路。

探索集约化发展模式。2007年起,丰城市以围里废品市场搬迁为契机,改粗放式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全面整合循环产业资源,搭建起丰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将一批批废旧家电、报废汽车、废旧塑料等“城市垃圾”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再生资源产品展示(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生资源产品展示(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着力延链补链,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丰城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持续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向终端延伸、向尖端迈进。丰城构建了从废旧资源回收、拆解、分选、熔炼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循环产业链,形成了再生铝、再生铜、再生塑料、稀贵金属等四大特色产业集群。

从绿色产业到首位产业

废铝打碎熔炼成精美轮毂,废弃塑料变成用途广泛的再生塑料颗粒,电子废弃物被提炼出稀有贵金属……寻常人眼中无用的“垃圾”,在丰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却是宝贵的生产资源。

走进丰城市格林循环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工作人员在进行前端产品分类,熟练地将冰箱压缩机拆解下来,剩下的箱体被送入巨大的破碎机中。经过破碎后的前端材料被运进自动化设备中,静电、色选、AI分选、造粒,改性等一系列工序下来,“改头换面”成为新产品,应用在家电家居包装和汽车行业。

再生环保材料(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生环保材料(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我们企业每年要回收废旧塑料、家电10万多吨,生产的可再生塑料颗粒将再次进入日化包装、家居、汽车、电子电器等多领域。”格林循环集团董事长秦玉飞说,再生环保材料是现在的一种国际趋势,不仅能减少污染,还可以延缓原矿开采进度,减少资源消耗,被公认为是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和业务模式创新企业,该公司逐渐形成了“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双轨驱动的业务模式。

以生态谋发展,向产业要振兴。丰城市紧抓国家倡导发展循环产业的时代机遇,立足循环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打造循环经济千亿产业链。

再生环保材料(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生环保材料(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如今,循环经济产业已发展成为丰城市首位产业。数据显示,2023年,丰城市循环产业园区实现产值420亿元,税收30亿元,贡献当地GDP财政收入约一半。再生铜、铝、塑料聚集量均超过60万吨,已签约企业170余家,规上企业126家,协议总投资约800亿元。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循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布局建设高效成熟的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再生资源精加工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快循环产业迭代升级步伐,让有限资源实现无限循环。”丰城市循环园区主任曾国辉说。

从最开始简单的回收到现在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从最初的单纯废品市场到集群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的产业园区,丰城市循环经济一路“升级打怪”,构建起了从废料—原料—材料—产品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现资源上的“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撬动循环经济。如今,丰城已成为江南最大、全国闻名的废旧物资集散地,全国知名的“循环之城”。

从昔日“鸡毛换糖”到今日循环产业的华丽嬗变,见证着丰城人的梦想与期盼。坚韧不拔的丰城人正深耕时代发展,赋能绿色未来,携手打造“循环新城”,谱写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之歌”。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