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夏日的神木六道沟,植被繁茂,一片苍翠,村民正在玉米地里间苗和除草。多年来,长年驻扎于此的六道沟国家观测研究站科研人员参与提出了六道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将这里的部分坡面改造成1500多亩梯田,在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村民还可以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

六道沟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是黄土高原乃至全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1991年开始,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长年驻扎在这里,围绕生态水文过程监测与研究等,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让六道沟恢复了生态面貌,也为同类区域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这是榆林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榆林紧盯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标,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坝综合治理,实施了黄河粗泥沙拦沙等一系列治理工程,为减缓黄河下游淤积、守护黄河安澜作出重要贡献。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榆林按照“就地拦蓄,就地入渗”的原则,科学实施综合治理,将丘陵区的治理重点放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坡面上,林草结合、沟坡兼治、突出治坡,并集中连片建设以水平梯田为主的基本农田。同时,沟道主要在支毛沟打小坝群,在主沟道打骨干坝,与坡面治理相配套,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经过多年的实践,榆林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建设重点逐步由分散治理向突出重点、规模治理转变,由一般治理向高效开发、精品示范转变,由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突出生态效益转变。目前,榆林年入黄泥沙量已减少到2.12亿吨,全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十四五”时期,榆林将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工作,以减少黄河泥沙输入为目标,综合采用工程、生物、耕作等措施,形成以植被恢复为核心、以坝系和梯田建设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分区治理的水土保持体系,从源头上减少黄河泥沙输入。

记者 马腾 闫景

编辑 叶蕊 校对 强小强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