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安7月5日电 (记者朱虹)近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指导的“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调研采访活动走进广安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建中的镇广高速白马渠江特大桥。张国盛摄

在此期间,广安市广安区委书记刘永明接受了人民网专访,介绍广安区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的成果经验。

人民网记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里,广安都是同城融圈重要的一环。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年。请您介绍一下广安区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践和成效。

刘永明:5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唱响“双城记”,共建“都市圈”初见成效。

一是在交通同城上下功夫,让“融圈”步子快起来。我们着眼破解“达而不畅、通而不快”的交通陈疾,打响“同城融圈”交通三年大会战,开工建设直达西渝高铁的高标准城市主轴,加快推进镇广高速、镇巴高速、省道S406线、广安至机场快速通道等交通干线,紧密跟进广安至重庆中心城区市域(郊)铁路、城轨快线、南充至广安铁路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过境高速东环线及渝广支线,畅连双核、联通毗邻的交通体系加速构建,渝广“半小时通勤圈”建设驶入快车道。

二是在产业同频上做文章,让“融圈”盘子大起来。我们聚焦以协作促协同、以融通促融合,组织参加西博会、西洽会等成渝两地经贸活动,精心举办“渝见广货”、招商“重庆行”、龙安柚旅游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参与共建成渝世界级产业集群、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引进成渝产业转移和配套项目59个、协议资金136.3亿元,“广字号”电机装上了“渝字号”整机,“秦巴山”的花椒惊艳了“长江边”的味蕾。实施专项引才“小平故里英才计划”,深化与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成渝地区高校院所合作,组建全省第三个“智兴天府专家行”地方智库“思源智库”,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多项创新成果在广安区实现转化运用。

三是在民生同享上求突破,让“融圈”路子实起来。我们始终致力于让渝广两地群众享受相同的政务服务待遇。高标准推进便民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四办”服务,311项“川渝通办”、140项“跨省通办”全区可办。联动重庆抓好知识产权、生态环境等领域跨区域协同监管执法,携手共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深化教育医疗领域“进圈结对”,广安中学、区人民医院等与16家成渝单位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推动与重庆社保接轨、医疗检查和职称评定结果互认,每年惠及群众6万人次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安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广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记者:四川省委对“五区共兴”作出战略部署后,广安区结合实际做了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请您为我们分享广安区推进“五区共兴”的特色亮点。

刘永明:“五区共兴”是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金钥匙”,也是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答题”。放在全省大局中,广安区既肩负省委赋予川东北经济区的重要使命,也面临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的现实挑战。我们结合区情实际,聚焦重点领域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力求以“一域之兴”为“五区共兴”贡献广安区力量。

一是扭住关键推动经济振兴。把拼经济、搞建设落实到抓项目上,用好区级领导挂联、专班推动、“一项目一方案”融资、“红黑榜”考核奖惩等“挂图作战”工作机制,开足马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2023年开工重点项目135个。坚持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一把手”带队招商并举,2023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个、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项目落地跑出签约26天即投产的“加速度”。

二是借势借力推动产业焕新。一手“开源头”,用好与浙江南浔东西部协作宝贵资源;一手“架渠道”,发挥本土上市企业“磁场”效应,通过国企引领、协同招商建园区、壮集群,做强水电气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布局新型显示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税收分别增长16.1%、35.7%。抢抓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契机,大力实施邓小平故里景区整体提质、渠江印象、文庙历史文化街区等标志性项目,办好川东北天府旅游名县联合体活动,推动小平故里文韵更浓、人气更旺,成功创建四川首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三是串珠成链推动城乡共兴。坚持“以城促产、以景融城、产城互动、景城融合”的理念,在环主城区6个乡镇整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场镇风貌提升、乡村农房改造、山水林田美化,协同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带,推动城郊乡镇发挥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优势,放大生态高颜值、环境高品质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雏形初现。建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和大豆—玉米—蔬菜轮作示范基地,完成重要节点区域人居环境整治,初步形成“河畅、水净、岸绿、景美”的田园风光。

四是“五社联动”推动治理创新。以党建为引领、社区为阵地,全覆盖组建城市社区党委,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专职干部,下大力气理顺职责、统筹任务、整合资源,用基层“一根针”穿起治理“千条线”。以财政为杠杆、社区为纽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公开发包、扩大基层自治、撬动社会参与,链接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推动社区工作由“忙事务”向“优服务”转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公园城市。张国盛摄

人民网记者:广安区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方面,有什么成果和经验?

刘永明:近年来,我们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构建城乡双向赋能、协调共进新格局,2021年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2023年在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回头看”中获“优秀”等次。

空间布局方面,围绕人口均衡发展、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划定“1+4”主体功能区,顺向调优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统筹规划临港城市新区、县域次中心、片区中心镇、农业强镇、文旅特色镇,推动县域空间形态更好适应新型城镇化需要、城乡发展格局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发展动力方面,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抓好老城区提质、新区开发和“三型城市”建设,加快培育人力资源、装备制造、现代轻工等产业集群;分类建设一批场镇美、功能全、环境优、产业强的中心镇和特色镇,确保农业转移人口留得下、住得稳,“十四五”以来城镇面积拓展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13%。

工作路径方面,按照“大园区+小业主”思路,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五网”基础配套,在引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两端发力,构建以优质粮油、优质生猪为主导,以龙安柚、湖羊、粮经复合、稻渔综合种养、乡村旅游为特色的“2+5”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含金量”更高、“含绿量”更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纵深推进“五类”农房改造、“厕污共治”、乡风文明“一榜两评”等小切口工作,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全覆盖,乡镇场镇污水处理率达100%。坚持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抓好“镇、片、村”三级试点示范建设,深化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创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百强中心镇1个、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2个,在发展数字农业、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延续乡村文脉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安区花桥镇粮油基地。广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记者:作为四川省唯一一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遥感监测试点县,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试点县,同时纳入全省整区域推进试点县,目前建设情况如何,未来计划如何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担当示范?

刘永明:一是技术升级提升管理效能。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将广安区纳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遥感监测试点县,明确我区试点面积2.1万亩,通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建设状况、种植利用情况等实时遥感监测,探索提升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目前,试点工作已进展过半,各阶段遥感数据通过采集、处理,对项目现场管理提供了反馈建议,工程质量监督APP已进入最终调试阶段即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实现项目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

二是政策保障提升防风险能力。2023年8月,农业农村厅将广安区纳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工作试点县,明确我区试点面积2.4万亩,通过购买保险服务,为高标准农田建后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工程损毁提供修复资金和人员保障。目前,试点仍在进行中,自2023年底保单生效以来,已对田坎垮塌修复、渠道淤堵清理等保险事项理赔20余万元。

三是高效建设提升示范效果。2023年9月,农业农村厅将广安区纳入全省第一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计划到2024年底,将全区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经过实地踏勘摸底,我区有13.4万亩待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8.2万亩于2023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基本完工;剩余5.2万亩已完成40%,预计今年底将全面完成示范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连片建设、压茬推进,扎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年行动”,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突出水地一体、机技并重,将高标准农田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大粮仓”;聚焦严格管理、高效利用,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模式、健全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长期稳定发挥作用,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区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