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犀牛,似乎已经足够遥远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犀牛是现存的体型第二大的陆地生物。虽重达一吨,却仍能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短距离奔跑。它们看似身体庞大,相貌凶悍,实则生性胆小,极少伤人。只有伤后的犀牛才会变得异常凶猛,往往会盲目地冲向敌人,用犀角猛刺对方。

在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河流和林缘山地地区。因它的犀角有极高价值,从远古时代便受到人类的大肆猎杀。而且作为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犀牛角从宋朝开始,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

近千年来,中国犀牛的栖息地一直在减少,而被捕杀数量却一直在增多。到明清时期,中国犀牛已经极为罕见,仅在云南尚有零星残存,而这种情况一直挣扎到了20世纪。遗憾的是,在中国犀牛最后的岁月里,迎来了被捕猎的巅峰。1957年,中国原产的最后一头犀牛在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倒下。至此,官方记录再也未见中国犀牛被捕杀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静地消失几十年后,国人终于开始重新关注中国犀牛,很多人盼望随着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改善,曾经的“老朋友”犀牛能够神奇的回归。只是,历经了千年的动荡,中国犀牛还能回归吗?这一满载华夏文明的“荒野武士”,又能否从外国再次引入呢?本文,我们来看看那这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犀牛

全世界的犀牛一共有5种,除白犀牛和黑犀牛外,剩下三种:印度犀(又称大独角犀)、爪哇犀(又称小独角犀)和苏门犀(又称双角犀),统称为中国犀牛。

严格来说,中国犀牛属于区域灭绝,不是灭绝

早期来非洲的英国动物学家音译WEIT(意为宽阔)为白犀牛,自此得名。白犀牛并不白,但为了与之区分,另一种非洲犀牛只得背了“黑锅”,被命名为黑犀牛。这两种犀牛都属于非洲,而中国原有三种犀牛虽然在中国已经灭绝,但在地球上还有分布,不过也所剩不多。我们一一介绍:

(1)大独角犀

大独角犀牛是世界上最大的单角犀牛,体长在2-4米,寿命可达50年。它们只有一只长约60厘米的犀牛角,位于鼻子上。皮肤坚硬且呈深灰带紫色,上面有铆钉状的小结节。在肩胛、颈下和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使身体看起来像穿了一件盔甲。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坚硬,因此被人们称为“大独角犀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独角犀牛是易危珍稀类保护动物,全世界现存3200头左右,但仍是亚洲数量最多的犀牛。它们有一半生活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卡齐兰加森林公园,该公园紧邻中国西藏,北依雅鲁藏布江,是目前地球上最适宜大独角犀繁衍生息的地方。

(2)小独角犀

小独角犀相对较小,体长在2-3.5米,外表多为灰黑色,皮厚且粗糙,寿命为40年左右。它们的鼻上部有一只低矮的实心角,雌性犀牛的角更不明显,故被称为小独角犀。小独角犀的现有数量是5种犀牛中最少的,目前已经不到100头,在野外几近灭绝的边缘,属于极危物种,受到国际严格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双角犀牛

双角犀牛是现代犀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体长在2-3米,全身呈褐色或黑色,因为其身上多毛,又被称为毛犀。无论雌雄兽鼻上皆有双角,寿命为40年左右。双角犀牛也属于极危物种,现有数量仅为250头左右,已近灭绝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犀牛还能自然回归吗?

对于国人来说,犀牛似乎已经足够遥远。以至于提到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非洲。原本土生土长的中国犀牛,永远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古代曾有过大量的犀牛,“犀”也是中文明发展史上灿烂的一页。很多人依然喜欢把印度犀、爪哇犀和苏门犀称为中国犀牛。

随着中国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消失”动物重新出现。那么,中国犀牛有可能会再回来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作为第二大陆生动物,犀牛的繁衍非常缓慢。

实际上,依靠自然环境的缓慢恢复,中国犀牛基本上是不可能自动恢复了。一般来说,雌性犀牛一次只生一胎,一次妊娠要十几个月,且生育间隔最少要3年以上。幼犀还会和母亲一起生活2年左右才能独立。犀牛的这种繁衍节奏注定很难在短时间内“爆人口”。

其次,在犀牛消失的这些年,生态系统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新的野生动物种群也早已代替犀牛的位置。换而言之,中国犀牛消失后,一个新的生物链已经形成,而且天然会抗拒犀牛的重新加入。与外来物种强势入侵不同,犀牛属于被淘汰的物种,很难在食物链中重新抢夺到合适的位置。而人工强势干预,则可能会带来更强的生态系统波动,导致新的物种出现灭绝和消失。

最后、气候每一次微小的波动,都将带给自然剧烈的震动。

中国犀牛则是这种气候变化的最大祭品。与殷商时期相比,中国整体处于寒冷时期,北亚热带的北界,比过去要南移2.5个纬度,气温也要降低2-3摄氏度。就是这几度的变化,让自然环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差异。自然和人工,都没有给中国犀牛重来的机会。

所以,对于这种大体格的陆地霸主来说,自行恢复必然非常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不从海外引入犀牛?

相信很多人会产生同样的疑问:既然中国犀牛没有完全灭绝,那为何不从海外引入呢?

从表面上看,犀牛属于食草动物,只要是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再次引入后是可以重新恢复野生种群的。况且,中国犀牛的天敌华南虎已经灭绝,犀牛在自然界已无天敌,可以安逸的发育。但是,这只是理想,实际操作起来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7月25日,7头白犀(3雄4雌)从南非来到云南,并在云南野生动物园度过了两年多的适应期。2013年3月30日,它们被放入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里生活。在之后的几年内,这几头白犀还繁殖了。

很多媒体当时报道了犀牛重回中国的盛况。但实际上,此“犀牛”非彼“犀牛”,把非洲的白犀引入云南,与在中华大地上生活了数万年的中国犀牛基本上没啥关系,甚至有几分“鸠占鹊巢”的意思。但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白犀数量最多,先利用白犀来积累经验也无可厚非。只是,引入真正的中国犀牛却也杳无音信了。

实际上,我国陆续进行过多次从海外引进犀牛的活动。如今的孩子们依然可以从动物园内观赏到犀牛。但是,想要在野外找到土生土长的中国犀牛,恐怕是不可能了。这也从侧面说明,除了人类非法捕猎,自然选择也是中国犀牛绝迹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引入真正的中国犀牛到底有何困难呢?

首先、要给犀牛一块适合的“净土”,必须是规模不小的草地或者是地面植被较多的森林,北方基本就被排除在外。

其次、还得给犀牛提供很大程度的安保,不能让偷猎的情况发生。满足这点就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

最后、要找到合适的引入源头。原本的“中国犀牛”在海外也非常稀少,小独角犀不到100头,双角犀牛不到300头。本身已经是极危动物,用来做“恢复实验”,根本“借”不到。就算是“借”数量最多的大独角犀,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

不过,借用大独角犀恢复中国犀牛的生态,总归是为本土犀牛保留了一线机会。现在不行,并不代表未来没有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头顶尖角,犹如战士执剑。身被厚甲,仿若武士举盾。

犀牛是真正的“荒野武士”。作为陆地第二大陆生动物,犀牛正在全球慢慢下线,而在中国生活了千万年的“中国犀牛”,已经于百年前灭绝。

与其念念不忘,不如好好的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守护好更多的宝贵动植物。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能得见犀牛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