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表演现场。 包永洁 摄

仲夏时节,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右中旗),绿海连天的科尔沁草原、风光旖旎的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霍林河两岸集中连片的5万亩稻田……一帧帧、一幅幅宏大壮阔的画面让人陶醉不已。

近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采访团走进被誉为枫情马镇的科右中旗,深入企业、嘎查,实地探访当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殷殷嘱托,紧紧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生动实践。

牵住“牛鼻子” 做好“牛文章”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源。近年来,科右中旗立足肉牛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延链强链,不断做好“牛文章”,让农牧民走在乡村振兴路上底气更足。

屠宰、排酸、分割、速冻、包装、入库……走进位于科右中旗的内蒙古华阳牛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屠宰加工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分工协作赶制订单,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023年5月,总投资2.7亿元的华阳牛业20万吨牛肉加工冷链物流项目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该项目的投入运营标志着科右中旗肉牛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有效对接延伸,打通了肉牛全产业链的“最后一米”,形成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到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流通全链条发展新格局。

“华阳牛业运营一年来,实现了3个目标。一是达到年屠宰10万头、年配送20万吨优质牛肉的生产加工规模。二是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实现了周边农牧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三是带动蒙古族、朝鲜族、汉族等群众180余人次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华阳牛业副总经理王治涛说。

吴巴根那是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的养牛户,也是吴巴根那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据介绍,现阶段合作社有社员105人,肉牛存栏1500多头,可带动社员年增收1万元以上。

谈及华阳牛业对合作社的影响,吴巴根那说:“以前,合作社的牛要拉到山东去卖,一头牛的成本要增加200元左右,现在自己开辆小车把牛拉到华阳牛业就可以了,节约了不少支出。另外,华阳牛业还为合作社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我们的养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我之前是瓦匠,碰到恶劣天气,就没活干了。现在在华阳牛业担任饲养员,不管春夏秋冬,工资都有保障,还管吃管住。当前一个月保底收入6000元左右。”科右中旗吐列毛杜镇巴仁巴音乌兰嘎查农牧民王长林说,“进厂以来,我的普通话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现在跟大家沟通起来基本没问题。”

倾力惠民生 真情暖民心

群众幸福高声呼,好来宝里赞党恩。

党员干部一条心,再创辉煌新佳绩。

蓝天白云下,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热闹开演,蒙古族、汉族等群众围坐一起,以文艺汇演的形式,歌颂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活动现场,农牧民佟包亮用蒙古语和汉语演绎了一段蒙古族传统曲艺好来宝《跨“门槛儿”说“心坎儿”》,赢得阵阵掌声。

为弘扬中华文化、共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科右中旗持续组织开展“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润物无声中增强民族凝聚力,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秀”出看得见的幸福感。

“哞哞……”记者循声来到一个养牛场,见到正在忙碌的农牧民呼斯乐。“只有这一个牛圈是我家的,我们嘎查的牛基本都在这个养殖小区饲养。”问及现在的生活,呼斯乐满脸憨笑,“我是易地搬迁过来的,现在一家三口住在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养了20头牛,年收入10万元左右,生活很有奔头。”

呼斯乐提到的养殖小区,是2023年投资建成的,可实现500头牛集中饲养。“养殖小区实现了人畜分离、牛羊出院,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推动牛产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最终体现在农牧民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上。”中央宣传部派驻哈吐布其嘎查第一书记殷凡介绍,养殖小区共有4个牛棚32个牛圈,村集体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饲养、统一销售,每个牛圈每年收取500元管理费。目前,养殖小区已有32户农牧民入驻,养殖牛400多头。

“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方面,不同于华阳牛业的龙头带动,嘎查建立养殖小区的成功,也为其他嘎查提供了思路。”科右中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雪娇说。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走访中,不少群众表示,“昔日坑洼水泥路变身平整柏油路,家家户户也用上了自来水,嘎查还实现了统一供热,现在的生活条件跟城里人没啥两样”。据了解,2023年,哈吐布其嘎查农牧民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曾经的深度贫困嘎查已蝶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哈吐布其嘎查农牧民的幸福生活是内蒙古各民族和睦相处、共赴美好生活的缩影。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宣部先后选派4名干部到哈吐布其嘎查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切入点,帮助嘎查百姓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全民齐固沙 携手护青绿

骄阳似火的夏日,在科右中旗杜尔基镇亚门毛杜嘎查沙地治理区,一棵棵樟子松整齐排列、迎风挺立,一株株锦鸡儿冒着翠绿、倔强生长,原本光秃秃的山坡好似披上了一件绿衣。

“科右中旗位于科尔沁沙地最北端,肩负着阻止沙地边缘区向外扩张的重任。经过区域细分,杜尔基镇辖区内治沙总面积11328亩,其中亚门毛杜嘎查沙地治理区总面积6840亩,目前已种植锦鸡儿5600亩、‘锦鸡儿+沙樟’120亩、樟子松1120亩。通过持续、有效治理,沙区生态状况呈现整体好转态势。”杜尔基镇党委书记闫峰介绍。

眺望眼前的青绿,回忆当初植绿治沙的不易,亚门毛杜嘎查农牧民陈金海很是感慨:“当时治沙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山高坡陡,普通运输车辆无法通行,树苗需要人背肩扛,坡度大的地方,只能借助无人机吊运。二是治理区地势较高,很难通过就近打井获取水源,只能分阶段运水,确保树苗成活。”

治沙过程再艰辛,也阻挡不了嘎查党员干部群众种树植绿的决心。

“不治服风沙,嘎查群众是过不好日子的。风沙最厉害的时候,窗户都推不开。耕地表面全是黄沙,庄稼长不好,牲畜养殖条件也堪忧。”亚门毛杜嘎查党支部书记张斯琴说,“听说要治理风沙,嘎查群众热情高涨。在党建引领下,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每天带领200多名群众植树造绿。历经40余天的鏖战,终于完成共建美好家园的任务。”

防沙治沙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张斯琴还算了一笔经济效益账,锦鸡儿不仅是优质的固沙树种,其还因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加工后可作为牲畜优质的饲草料。5年后,按每亩锦鸡儿产量600公斤、市价每公斤2角钱计算,嘎查的集体经济将增收60余万元。

石榴花开红艳艳,籽籽同心向未来。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兴业富民、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国家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奋力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科右中旗委书记蔡宝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