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闫志轩 张琴报道)“斗拱通过榫卯之间纵横交错的组合,不用一滴胶和一枚钉,就能做到稳固如山……”山西寺观建筑营造技艺省级传承人荀建正在给一群远道而来的青少年朋友耐心地讲解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应俄中文化交流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驻圣彼得堡代表机构之邀,来自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学院和圣彼得堡天才少年学院的20多名师生不远万里来赴约,走进山西华夏营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华夏营造),近距离感受三晋大地古建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当天,俄罗斯青少年怀揣着好奇与期待,踏入了华夏营造古建博物馆。刚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宝塔。翘起的檐角仿佛是岁月的触角,模型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雕琢,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一栋栋古老而神秘的古建筑模型,飞檐斗拱,无不展现着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与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们簇拥在模型前,目光中满是惊叹,有的微微仰头,仔细端详着木构建筑;有的凑近轻轻触摸,不时与身旁的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古朴精美的中国古建筑,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古建筑靠木制榫卯结构固定,不用一颗钉子、一滴粘合剂,就会非常牢固,中国的工匠技艺真是令人钦佩。”俄罗斯姑娘车儿涅茨卡娅·奥莉嘉激动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的小伙伴们还观摩了原木打磨区、雕刻区,工匠们全神贯注地打磨原木、精雕细琢。尽管语言不通,但在翻译的帮助下,他们都听得很认真。学习5年中文的奥丽加说,自己心中的建筑之梦在这一刻被点燃,更被中国匠人高超的技艺所折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榫卯结构是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技术,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凸出来的部位为榫,凹进去的部位为卯,榫卯结合,无胶无钉,就可做到严丝合缝,牢不可破。从宏伟的故宫到古朴的寺庙,每一个榫卯结构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工匠们精心构思和手工雕琢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孩子们亲自搭建了斗拱模型。他们迫不及待地拿起形状各异的木块,认真探索榫卯的奥秘。“小心翼翼地把榫头对准榫眼,轻轻尝试插入。”在圣彼得堡少年天才学校学习汉语的贝拉和别的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心得。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个复杂的斗拱模型组装完成,当榫卯结构成功组装在一起时,所有人都兴奋得欢呼起来。

“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历史悠久,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与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不仅具有功能上的实用意义,而且还传承了数千年来华夏民族的文明智慧和工匠精神。希望俄罗斯小朋友们通过亲自搭建,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无穷魅力。” 荀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就有28027处,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

山西华夏营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山西唯一一家省级寺观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也是全国许多院校的实训工作站。近几年来专注持续探索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以传承先辈技艺,创造新时代建筑为理念指导,以绿色、生态、可逆性的技术路线为特色,精细打造中国式建筑。

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此次俄罗斯青少年游学活动,不仅近距离体验和感受了山西古建,非遗文化、传统民俗和地道美食,同时也加深了中俄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中俄教育与文化的交流,让远方的俄罗斯朋友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