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是快节奏的时代,禅修便越是吸引人。

也许是想在疲惫中寻求放松、困惑中寻找答案;也许是迷失在生活中寻找方向,或是受够了家庭的琐碎寻求解脱;亦或许仅仅只是好奇?

不论初衷如何,我记录此次在华岩寺的禅修之旅,或许能找到答案。

担心和恐惧

1

这是我的首次禅修体验,面对未知的行程,不由得忐忑又小心翼翼。或许正是这份尊重与认真,才得以体验到这次经历的幸运与珍贵。

作为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为何选择“禅修”?难不成真的是在奋斗与躺平之间,选择了“上香”?

在旁人看来这是感情受挫、情绪不稳定、心不够静、前途迷茫等原因影响。然而,我之所以参加禅修,是因为感知到自己身心的变化,对未来的茫然,内心的模糊,让我停滞不前,亟需找到方向,拨开迷雾,继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师父所言,我是这群禅修中最胆小的那个,来时不知所措,担心自己无法坚持,恐惧着这个陌生的环境。

禅修中,一位师兄提问:“面对恐惧,我们该如何应对?”

师父:“这只能说明你的身心还不够强大,既来之,则安之。你现在已经来到这里禅修,恐惧和担心还有什么用吗?既然这样,不如充实自己,不管是什么,先往你的“篮子”里装,总会有你用得上的。毕竟强大自身的前提,是包容。”

此刻的我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身体的反馈,心灵的滋养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禅修的种种规矩与约束,无一不体现在身上。

原以为21:30晚课结束的时间,会让我难以承受第二天早上4:30的早课,殊不知在传承千年的戒律引导下,我竟然不自觉的轻松应对。

吃茶的规矩,已经在师父的教导下成效显著。急则慌,慌则乱,乱则错;凡事先静心,则事半功倍。

现在的我,拿起茶具、碗筷等物件,也变得轻柔细致,不再匆忙慌张。见微知著,相信即使是回到日常生活中,我也不再是匆忙、慌张的行事了。

打坐的规矩,尤其是“七支坐法”中“内收下颚,双目望向前方1.5米,收回于鼻尖或人中”这一条,让我在打坐中无法平静时,总能让我迅速恢复,克服脚麻、燥热、困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香的规矩,教我打开了身体,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而站桩的规矩,更是让我实时的感受到身体的觉醒。

站桩时的汗珠一颗颗浮现在毛孔上,汗水不断流淌,明显能感受到身体内部气血的运转,而我作为女子,容易体寒,甚至经期不调,经历了一上午的站桩之后,让我感到整个人都通畅了。身边的师兄们,也都出现了打嗝、放屁、想吐等身体反应,这一切都给了我最为真实的反馈。

在师父的教导下,我体验到了修行之后的身体变化,这些难以置信的变化,实实在在的反馈到了我的身上,让我回到家中,发现肩膀舒展,走路也变得轻松直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禅修中所遇之人,所言之事,无不滋养着我的心灵。

在参加禅修之前,便有师兄告诉过我,能遇到师父指导修行,是极大的福报,让我暗自窃喜的同时,也充满好奇。果不其然,如高师父的话总能激发我的兴趣,他的每句话也都值得品味与深思。

师父提到了“修行”一词,他说我们的禅修还只能算得上“行”,很多时候我们连“行”也没做到。

简单来说,行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的人,知道的挺多,懂的也挺多,但做的少。通过与师父的聊天,加深了我对“知行合一”重要性的认识。

在谈到“情绪化”时,师父说我们还有七情六欲,情绪化再正常不过的。这让我对禅修前的困惑有了一些认知。“修心、修身、修息”是我们应该去实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父还安排我们去参观了华岩寺的博物馆、祖堂和艺术馆。有讲解员的细心讲解,有师父陪同学习,有师兄们的交流讨论。

博物馆与巴渝文化紧密联系,让我对自己出生在重庆这座城市感到自豪,而馆中的佛祖舍利、贝叶经、御赐袈裟更让我大开眼界。

祖堂内供奉的禅宗三十三代祖师画像及本寺历代祖师牌位,以及华岩寺的开山祖师圣可和尚塑像和“肉身缸”,让我的敬仰之情愈发浓烈。

艺术馆的木雕造像艺术展,让我对佛像有了新的认知,那种似笑非笑的神情,让我心中充满了温暖。

这次的禅修对我来说,是一场“身体的觉醒,心灵的滋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获和感想

3

禅修结束前,师父设置了问答环节。我没有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此时的我,还没来得及思考与反思,但下一次的禅修中,我一定会有所悟,找到自己的问题。

虽说如此,但师兄们的问题,与师父的解答,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给我很大帮助。

禅修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面对未知,不妨勇敢前“行”。恐惧与担心,没有任何帮助,与其无端的消耗自己,不如静下心神,缓慢而坚定的去“修行”。

让自身强大,才有更多的勇气面对未知。

——禅修学员 刘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