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 汤米

在生活中,大家都见过那种“什么钱也舍不得花”的人吧?他们总是能找到各种理由不花钱,无论是买东西、吃饭,甚至是出门旅游。其实,这种行为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心理学秘密。

大家可能最想知道的是,这些舍不得花钱的人(以下称为“抠门族”)到底是怎么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常常被称为“节俭”的典范,但其实节俭和抠门是有本质区别的——节俭的人懂得如何在必要的时候花钱,而抠门族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掏钱。

这种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对安全感的极度追求。

心理学家指出,抠门族往往有一种深层次的恐惧,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通过攒钱来给自己一种虚幻的安全感(Security Seeking)。

有趣的是,这种对安全感的极度追求,常常让抠门族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这种“舍不得花钱”的状态,会导致个体的幸福感下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收入较高但仍然舍不得花钱的人,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往往比那些收入中等但懂得合理消费的人要低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抠门族总是在对未来的担忧中度日,无法享受当下的生活(Hedonic Adaptation)。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有一位研究对象在拥有百万存款的情况下,依然每天为省几块钱而绕路走,这种行为显然并未带给他应有的满足感。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抠门族在社交生活中的表现。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抠门族在社交活动中往往显得格外拘谨。他们害怕别人提出需要花钱的建议,比如一起吃饭、看电影等等。

实际上,这种行为是社交焦虑的一种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抠门族往往有较高的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他们担心因为自己不愿意花钱而被排斥,因此在社交场合中更加紧张。

这种紧张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社交质量,还可能导致他们逐渐远离社交圈子,变得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抠门族的行为也有其深层次的根源。在原始社会中,资源的获取和储备是生存的关键。

因此,祖先们发展出了一种倾向,即通过储备资源来提高生存几率。这种倾向遗传到现代社会,表现为某些人对金钱的极度重视。

然而,现代社会与原始社会不同,资源(包括金钱)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方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那些没有调整好这种倾向的人,就可能表现出抠门的行为。

除了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的解释,还有一项有趣的数据支持这一观点。根据一项大规模调查,约70%的抠门族表示,他们的父母也是非常节俭的人。

这表明,抠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传递的(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家庭环境对个体的消费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看到父母总是精打细算、舍不得花钱,那么他很可能会继承这种观念。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好奇,抠门族究竟应该怎么改变这种行为呢?毕竟,抠门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到人际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提供几个全新的建议,帮助抠门族走出困境:

1.设定合理的消费目标:可以尝试设定一些小的消费目标,比如每个月给自己买一件喜欢的东西。通过逐步增加消费额度,慢慢适应花钱的感觉,逐步减少对花钱的恐惧。

2.建立消费奖励机制: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来鼓励自己花钱。比如,每花一定数额的钱,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这种方法有助于建立积极的消费习惯,逐步减少抠门的倾向。

3.寻求心理咨询:如果抠门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抠门族探讨其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4.参与社交活动: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特别是那些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的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逐步减少社交焦虑,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来结束今天的探讨: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有足够的钱,依然过着“抠门”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心理学中的一种现象,叫做“习惯性节俭”(Habitual Frugality)。

习惯性节俭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节俭行为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使在经济条件改善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改变这种行为。

研究表明,习惯性节俭往往与个体的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有关。那些习惯性节俭的人,往往在童年时期经历过经济困难,因此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节俭模式。

这种模式帮助他们在困难时期生存下来,但在经济条件改善后,这种模式却成为了一种限制。他们无法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依然按照过去的节俭模式生活。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固定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决习惯性节俭的方法,关键在于改变思维模式。个体需要认识到,过去的节俭模式虽然在特定环境下是有效的,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可能并不适用。

通过学习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逐步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走出习惯性节俭的困境。

总之,无论是因为对安全感的追求,还是社交焦虑,亦或是习惯性节俭,抠门族的行为背后都有深刻的心理学原因。

通过理解这些原因,个体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逐步改善生活质量,享受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