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聚焦|如何打造年轻人喜欢的“中心大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委员聚焦|如何打造年轻人喜欢的“中心大沥”?

大沥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镬底地”,因为这里是一个容易“揾到食”的地方。这些年,大沥孕育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也吸引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来大沥创新创业生活。

当前正是大沥纳入佛山中心城区和南海千灯湖中央活力区的机遇期,全速“过河进湾”,驱动千灯湖中轴新城和广佛湾“双引擎”联动发展,推进“中心大沥”高质量发展。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心大沥”靠什么留住年轻人?让人才“流量”变“留量”?2024年7月4日晚,政协大沥镇工作委员会聚焦“紧扣过河进湾,推进中心大沥高质发展”,邀请南海区政协委员、业内人士与有关职能部门一起协商,共助“中心大沥”高质量发展,有“流量”,更有“留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委员聚焦活动在大沥TIC时代全球创客小镇举行。

“过河进湾”两年,大沥怎么样?

提升城市能级 实现老城蝶变

近年来,大沥深化商贸优势,培育出多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集群。然而,在城市方面,大沥与一边的桂城隔了一条河、与另一边的广州存在一条界,影响了城市格局的提升。

对于大沥城市发展来说,当前正是历史性的机遇期。2022年,大沥在新的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里被纳入中心城区。两年来,大沥聚焦“过河进湾、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工商并举、品质领航”工作主线,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城市升级、环境优化、基层治理和民生改善。

作为企业界代表,区政协委员、广东美思集团副总经理林杰昇将大沥这两年的变化看在眼里。“在一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企业也萌生过搬迁到别的地方的想法,但最终被大沥的营商环境留住了,选择继续在这里发展。”林杰笙看来,“中心大沥”战略提出后,大沥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势更加突出。大沥始终与企业站在一起 想在一起 干在一起,让每一个在大沥创业的都能在充满帮助和关爱的环境中,把企业做大做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政协委员、广东美思集团副总经理林杰昇发言。

产业的跃迁牵动城市的蝶变,“中心大沥”最直观的变化是在城市品质上。

区政协委员、南海区石门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平来到大沥工作生活超20年,是一名“新大沥人”。她对大沥变化最切身的感受是,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愿意来大沥工作发展。“以我所在的石门中学为例,目前有博士后1人,奥赛金牌教练5人,大沥不仅留住了我们的青春,也留住了我们的人,这与大沥教育医疗配套足、城市建设的品质提升是密不可分的。”张平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政协委员、南海区石门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平发言。

区政协委员、大沥镇文体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婉萍有着同样感受。她认为,实施“过河进湾” 推进“中心大沥”高质量发展后,大沥最大的变化是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端午节期间,大沥镇开展‘龙行龘龘 网红大沥’端午欢乐节系列活动,通过传统龙舟民俗活动,将片区的商贸、城市、文化元素相互结合,壮大乡村旅游。”张婉萍说道,如今大沥人的生活增添了更缤纷的色彩,产业在发展,环境在变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政协委员、大沥镇文体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婉萍发言。

拼经济拼发展,归根结底还是拼人才。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重新洗牌优化,大沥成为了创新人才的向往之地。

大沥镇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副主任古渊介绍,大沥共有区认定的人才3659人,其中高层次人才774人,近三年增长了27%。近年来,大沥镇委从做强阵地、完善政策、做好服务等三大层面出发,从引进培育到政策服务等多角度做好人才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沥镇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副主任古渊发言。

“中心大沥”何以再续辉煌?

靠城市形象和文旅吸引人来

作为曾经饮过改革开放“头啖汤”的珠三角大镇,大沥发展有过引人瞩目的辉煌。但是前些年由于种种条件制约,大沥的许多优势相对弱化,一度不再闪耀于舞台的中心。

摆在大沥面前的问题是,相比禅桂等佛山中心城区以及广州周边城市,大沥的环境配套、道路、公园、学校、医疗等配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改进这些问题?

“目前,大沥缺少标志性的网红打卡点,年轻人对城市建设的自豪感不足;在人文环境方面,大沥的演唱会、话剧、舞台剧、脱口秀、读书会等活动相对比较少,高水平艺术展览缺乏,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例如最近呼声很高的青年夜校活动,参与面还不够广,课程也不够丰富。”张平坦言道。

张平认为,大沥要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最重要的是了解年轻人,包容年轻人,涵养年轻人,通过发展年轻人更喜欢的新业态,实现城市的年轻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沥存在土地产出效益低下、土地开发碎片化严重等问题,使得这里的工业优势近些年有所弱化。不少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难题。

林杰昇直言,大沥在吸引高学历年轻人的竞争力不足。在一些大城市,城市配套、生活氛围、创业就业环境等涉及到许多优质资源,对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在大沥,缺少了文创氛围和第三产业服务机构,对高层次年轻人才很难产生吸引力。

“大沥产业结构大部份还中低端为主,缺乏高端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这也是大沥‘引不进’高层次人才的原因之一。” 林杰昇认为,企业是作为留住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大沥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依托的是城产人文融合。其中,文化之于城市,如同河流之于高山。高山伴以河流,就有了灵气,城市有了文化,就有了灵魂,以文化吸引人才,用文化留住人才。

张婉萍指出,大沥的生活环境的配套设施仍需要逐步完善。“比如,大剧场、儿童游乐场等场所还是非常缺乏,可以提供给青少年休闲娱乐的场地也不够多。”

目前,南海正加快推进千灯湖中轴文旅商贸集聚区建设,大沥是其中的积极推动者。对于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意见,古渊逐一记录并作回应。他坦言,在大沥高层次人才的比例中,教育系统占40%,医疗系统占45%,而企业仅占15%。造成这个的最主要原因是大沥镇产业基础还是较薄弱,企业或科研平台承接人才能力不足。

古渊介绍,今年内,大沥力争启动10个“三旧”产业项目约26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动工建设,未来这些产业载体将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理念,成为高品质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要践行人文经济理念,靠文旅、靠城市形象吸引人。

如何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大沥?

把“年轻流量”变为“年轻留量”

“如果说过去大沥更多靠产业、靠区位吸引人,那么现在的大沥可以说,必须要开始转变,践行人文经济理念,靠文旅、靠城市形象吸引人。”这是大沥“委员聚焦”协商现场,政协委员们频频提到的建议。

土生土长的林杰昇,对大沥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他建议,中心大沥要在重要路口增加特色产业的宣传牌,就像顺德北滘的家具一样,一进到北滘,到处可以看到各种特色的招牌广告画,让外地人一来就知道这里是家具之都,从而能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来这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杰昇还从年轻人的视角建议,大沥人文底蕴丰厚,打造特色的人文IP,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大沥,把“年轻流量”变为“年轻留量”。

“以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吸引了年轻人愿意来大沥,也许人文关怀是一种正确的‘出圈’方式。”张平建议,大沥盘活更多公共文化资源,从满足年轻人多元化、深层次发展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全力打造综合性青年夜校模式,让“夜校”这个颇具年代感的词语,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文化消费选择,也为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充电”赋能,点亮他们多彩的“夜生活”。

张婉萍直言,让年轻人“安心”,安心在大沥工作、安家,打造好的人文宜居环境,举办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都会让年轻人感受到大沥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她还抛出不一样的看法,大沥广佛智诚“喜娘说媒”报名近百人,成功牵手三对,这样的活动很好,让年轻人“成家立业”,也许这也是吸引年轻人留大沥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生活引领生产”的时代,区政协委员刘勇听了台上委员们精彩观点后,他认为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配套走,城市发展的逻辑已经转变为“城兴人、人兴业”,而对于大沥而言,科技人才的比例较低,政府要借力科技平台,引入科技人才,一起助力大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吸引更多年轻人愿意来大沥,留在大沥。

“广东教育看两南,其中一南就是南海,而大沥是南海教育的排头兵。”区政协常委邓福军建议,大沥要继续擦亮教育品牌,这是吸引人才留在大沥发展的一张“王牌”。

从过去找答案,向未来寻机遇。凝聚各方合力,在城产人文融合的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相信“中心大沥”不断更新的答卷,令人满怀期待,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扎根于此。

文/南海融媒记者 戴欢婷 黄婷 通讯员 麦盛彬

图/南海融媒记者 张宝翔 张子健 陈建烨 廖焜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李梓鹏 陈建烨 张宝翔 廖焜 张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