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高句丽一直都是边境极其不安定的因素,隋唐几代帝王都对其恨得牙痒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杨广为了消灭高句丽,竟然出动上百万大军,倾尽举国之力去征讨,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惊掉下巴:

隋朝先后四次出征,打得自己元气大伤才让高句丽勉强服从,并且因为这一仗,还成了隋朝灭亡的导火索。

这一仗得不偿失!

到了贞观年间,李世民再次出征高句丽,最终却也是撤兵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让人疑惑的是,李世民这次亲征高句丽,打出了压倒式的胜利,有2位大佬级名将当主力,仅仅出动3万兵力就横扫辽东。

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李世民在胜利的情况下突然决定退兵呢?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真的输了吗?

后人总喜欢将杨广与李世民的这两场征战作对比,虽说两代帝王都认为这场战役的结果是失败的,但其实并没有可比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隋朝出征高句丽的结果:

高句丽原本是中国的藩属国,历朝历代都没将这个小国放在心上,然而到了隋朝时期,高句丽开始在边境不安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文帝在位时期,就曾出动兵力去征讨高句丽了,因为那时候的高句丽在隋文帝的眼中就是个鸡肋小国,根本没被放在眼中,所以第一次出征只是匆匆整顿了一支兵马。

因为出发匆忙,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这一仗被高句丽轻轻松松挡了下来。

等到杨广登基以后,原本他也对高句丽没什么兴趣,因为这个小国家人口又少,又没什么资源,处在最东边的边境,出兵非常费力。

但是此时的高句丽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他们不但开始亲近突厥,还与边境一些地头蛇开始做交易,这不但是对杨广的挑衅,更是赤裸裸的羞辱。

最终杨广忍无可忍,立即出动了上百万的兵马,决定一举消灭这个鸡肋小国。

光从隋炀帝出动的这上百万兵力,就能看出他多恨高句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隋炀帝有雄心壮志错不了,但是此时他却突然来了一个让众人迷惑的“神操作”,第一次出征时,他命令兵力分24路前进,并且下令攻下高句丽以后,要立即停止进攻,如何处决要等他的安排。

这场战役隋朝原本占据先机,光这上百万的兵力都看着吓人,不过因为杨广将兵力全部分散,大大降低了战斗力。

最先出动的30万兵力还没到高句丽,就因为遭遇了瘟疫、灾害等,直接全军覆没,后面的兵力勉强打到了高句丽,但对敌方造成的伤害却十分有限。

中间更是惨败,被高句丽俘获了大量的物资与兵马,这一度成为隋炀帝的耻辱。

后来杨广又两次出征,不是遭遇叛乱就是粮草不够,最后一仗终于赢了一次,但却打得十分艰难。

此时的隋朝已经因为各地起义自顾不暇,在高句丽求饶以后,就立即收回兵力回家平乱去了,这场战争虽说表面上算是胜利了,但是对隋朝造成的创伤却已经不可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位大佬做先锋,4千对4万,谁输谁赢?

到了贞观年间,唐朝已经达到了顶峰,其实李世民原本也是想过收复高句丽的,但是此时百姓安居乐业,他并不想给百姓枉加苦难,所以一直按兵不动。

当然了,古代帝王讲究民心,所以不出征高句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师出无名”,要是枉造杀孽,那必定会失去民心。

然而高句丽也很有意思,虽说这些年确实按时给唐朝上贡,但是内心一直在蠢蠢欲动,直到贞观十六年,一场内部政变成了高句丽覆灭的开端。

原本高句丽的统治者高建武是十分亲唐的,所以20多年来,高句丽与唐朝算是和和气气,然而好景不长,高句丽冒出一个叫盖苏文的权臣。

盖苏文发动政变,杀死高建武,还扶持了他的儿子高藏上位,而盖苏文则成了实际掌权者。

他先是停止了对唐朝的进贡,随后开始攻打新罗,几乎将新罗灭国,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后大怒,他立即出了诏书,要求高句丽停止对新罗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句丽收到诏书以后,非但没搭理李世民,反而还变本加厉,开始挑拨周边藩属国,意图联合谋反。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忍耐到极致了:我可是先礼后兵了,既然你这么猖狂,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于是李世民不顾朝臣的反对,坚持亲自出征,除此之外,他还出动了两名先锋大将,这两位都是唐朝名将,分别是李勣与李道宗。

此时李世民吩咐军队兵分两路出发,第一路由大将张亮向平壤进发,另一队作为主力军,由自己率兵,李勣与李道宗作为一正一副将军,辅佐李世民。

其实这次出动的总兵力才只有5万,而李勣与李道宗手中的兵力更是满打满算才1万,所以作为先锋,第一仗就让二人犯了难。

李道宗的手中只有4千人,但是对方足足发动了4万铁骑,于是李道宗首先出兵,李勣带着剩余的兵力殿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道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起冲锋,将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高句丽好歹也有4万的精锐,很快就稳住了阵脚。

在高句丽发起反扑之后,李勣为了鼓舞士气,不顾年高,与李道宗一起发起冲锋,唐军瞬间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将高句丽击溃了。

他们这边刚打完,李世民带着主力军到了,其实在路上,李世民想着自己宝刀未老,应该冲在最前方鼓舞士气,但是谁知他的先锋部队这么快就打完了。

这一战打的军中士气大增,并且在接下来连连告捷,辽东地区顺利攻下,一路达到了安市城。

这里已经是高句丽镇守的最后一座城池,高句丽的军队必定对这里誓死抵抗,所以这一仗打得极为艰难。

高句丽再次增派15万援军,但是李世民手中能上阵的兵马却只有3万,这一仗真的能赢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世民亲自扛水泥,为伤员吸淤血

一生征战无数的李世民,在安市城一战却遭遇了人生滑铁卢。

这一战是李世民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出战,但是却以失败告终,当然了,所谓的失败,也不过是李世民认为的失败。

因为在李世民的眼中,没有彻底灭掉高句丽,就是赤裸裸的失败。

高句丽背水一战,自然是孤注一掷,此时从平壤来的张亮与李世民会师,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几位大将对高句丽前后夹击,兵马从三路进攻,每一队只有几千人的兵马,却声势浩大。

这一仗足足打了一个月都没有攻下来,李世民心急如焚,高句丽也是豁出命地抵抗,眼看着军中士气开始低落,李世民决定做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李世民爱民如子,所言半点也不虚,军中原本就有很多士兵负伤,劳动力减少,很多士兵在工事扛水泥,李世民就跟着士兵一起上阵。

他丝毫没有皇帝架子,任谁看到了,都不会想到这个灰头土脸的士兵竟然是真龙天子。

有些士兵负伤动弹不得,李世民亲自为伤员吸淤血,李世民的行为,一下子就激发了士气,士兵们看到自己的君王如此,顿时振奋起来。

这一次士兵们一鼓作气,竟然将高句丽的15万大军打得无法抵抗,高句丽的将领们接连死去,军中开始大乱。

至此为止,高句丽已经彻底灭了气焰,他们不再主动进攻,只能被动地留在安市城中抵抗,不过对方不进攻了,问题又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流逝,天气越来越寒冷,唐军们渐渐撑不住了。要说为什么明明打到家门口了,唐军却撑不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