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澳门基金会和澳门笔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澳门文学奖”揭晓,佛山作家汪泉的小说《刺杀》(原发表于《小说月报》原创版2022年第5期)获得短篇小说(公共组)奖优异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山作家汪泉近照。

记者了解到,本次比赛设散文奖和小说奖,同时分本地组和公共组,公共组短篇小说仅有八部作品获奖。此次获奖作品《刺杀》是汪泉精心创作的一部充满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

小说故事从“我”——老汪与少年沈飞打球说起。沈飞说出太公是刺客一事惹得沈父变脸,被沈父以违背家训的名义重罚,这使“我”很愧疚,同时勾起了“我”的好奇。一段悲壮历史遂从沈飞“偷出”的家谱引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澳门总督亚马留因擅自蛮横拓筑关闸马路,蓄意掘毁中国人坟墓,激起民愤,乡民沈志亮“刺死洋贼”,史称“义士沈志亮智杀亚马留事件”或“亚马留事件”。时任广东巡抚的徐广缙嗣后为沈氏家谱作序,对沈志亮也不吝褒扬之词,为何家训中却让后人不得外泄此事?这一疑问让“我”关心起刺杀的细节与沈飞的情况。故事开始由此双线展开。一条讲述我在与沈家人的交流中得知沈飞遭遇父亲责打,父母二人对家训的态度产生分歧,另一条用传奇的写法还原了沈志亮刺杀亚马留一事的前因后果。两条线索交叉并行的设置,使小说在虚构与非虚构的模糊界线间游走,让历史焕发出更为震撼的力量。

评论家马瑜璟在《双线叙事:一本家谱承载的家国情怀——评汪泉中篇小说》中写道,从沈志亮到沈父、沈飞,汪泉在真实和虚构的交融中赋予了历史故事以当代意义,这是沈志亮身上的家国情怀在当代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沈志亮留给后辈的情义在一场家庭矛盾中显现,从国到家,从历史到当下,传承之光愈发清亮。

汪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枯湖》《随风而逝》《西徙鸟》《阿拉善的雪》《托钵记》等多部长中短篇小说及小说集,大量中短篇小说发表于《作品》《小说月报(原创版)》《广州文艺》等文学期刊。

文/南海融媒记者 马一右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