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企事业单位缴纳残疾人保障金?

国家规定,企事业单位中残疾人员工不能够低于总职工数的1.5%,否则就应该向国家缴纳残疾人保障金。残疾人保障金主要用于支持和帮助残疾人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企事业单位如果不雇用残疾人,每年应该缴纳多少钱呢?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设该企事业单位职工总数为200人,根据国家规定,该企事业单位应该雇用3名残疾人,假如该企事业单位上年平均工资为12万元,那么该年度该企事业单位应当缴纳36万元残疾人保障金。

有些企业不愿意缴纳残疾人保障金

对于有些企事业单位来说,它没有管理残疾人的经验,也没有相应的岗位给残疾人,如此,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需要上缴残疾人保障金。但是,有些企业团体,既不想承担社会责任,又想规避他们所认为的“负担”,于是就产生了残疾证“出租”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疾证“出租”是怎么回事?

所谓残疾证“出租”,与之前没有被禁止前的“一级建造师”证书挂靠、“药师证”挂靠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出租证书而达到获取金钱的目的。但是,与前两个具有高额挂靠费有所不同的是,残疾证挂靠则显廉价,真正的需求端主要在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疾证如何出租?

残疾证“出租”主要由三个群体共同完成,残疾证持有者、中介公司和雇佣公司,三个群体之间互不见面,通过互联网联系,有的通过发帖联系,有的通过社交软件群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疾证持有者将残疾证通过中介公司交给雇佣公司,残疾人不需到企业上班(法律上叫做虚假用工),企业给这些残疾人发当地最低工资和社保。

通常情况下,企业还会与残疾证持有者签订一份没有日期的离职申请,这是为了方便企业在突发情况时将残疾人裁员。

我理解的“突发情况”是,在上级部门检查之时,由于该企业无法提供实实在在的人,故而会采取突然“离职”的做法,而没有残疾人就业的“空窗期”,就是他们所谓的“招聘期”。我认为这可能是糊弄上级部门检查的一个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疾证出租看似有利,实则贻害无穷

表面上看,残疾人不需要出去工作,通过挂靠残疾证,就能得到一份工资和社保,获利的是残疾人。似乎,企业也尽了它的社会责任。实则不然,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例央视财经频道采访的挂靠实例:

张师傅患有二级视障,经人介绍,2023年3月20日开始任职于一家名为贝壳科技服务的公司,从2023年4月起,他每个月都能收到2000多元的工资薪金。但张师傅也告诉记者,自己收到的2300元工资,需要再转给介绍工作的人1700元,自己只留600元。

该残疾人士转给介绍工作的人1700元,1700元,在扣除中介公司的服务介绍费后,其余的返还给用工单位

也就是说,残疾证持有者只能得到几百块,而中介公司每个月也能得到几百块,用工企业每个月只需要1000多块,每年才需要1万多块,就能免交10万甚至20万的残疾人保证金。获利最大的是用工企业。

这种事的害处就在于:本来该企业应该雇用一个残疾人士,按照公司员工水平,给他发相应的工资,给他缴纳相应的社保,工资水平与社保水平应该公司其他员工一致。但是,采用“虚假用工”以后,本身应该有残疾人享受到的这份福利没有了。即使该企业不雇用残疾人士,也会缴纳相应的残疾人保障金。但是,采用“虚假用工”方式以后,残疾人保障金也不用交了。残疾人保障金总收入变相减少,使得社会可用于支持和帮助残疾人就业的资金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它的害处就在于,没有给残疾人提供实实在在的岗位,以及该岗位该有的福利待遇。没有切切实实的承担社会责任,有意逃避残疾人是为保证金的缴纳。不能有效帮助残疾人有效就业,重返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在最后

残疾人“被就业”是那些企业家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一个不能真正帮扶弱势群体的社会,还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