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对联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文化习俗,承载了我国的文化内涵以及智慧。

在春节或其他比较重要的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这些春联除了能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以外,还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对联也成为了深受人们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

在公园或广场中,人们围坐一起,一个人出上联,其他人对下联,有来有往,相互指教,享受这种文字游戏带来的乐趣。

而火葬场门口同样也贴着对联,一副非常有意思的对联,上联写着:早来晚来早晚都来,而这副对联的下联真的太绝了,让很多人都称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它的下联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能够被称为绝对呢?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吧,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联文化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最早的时候起源于三国时期,之后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演变,成为了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

对联又被称为楹联,它的特点在于上联与下联的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语句的意思相呼应。

这种对称的美,正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当然也是对联的魅力所在。

在古时候,很多文学家都会对对子,以此来凸显自己的非凡的文采。

对联会因不同的场合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火葬场门前,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对联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对联或许没有喜庆场合下的欢乐与祥和,但它们同样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

在这里,对联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纪念方式,让人们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

关于对联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古时候。

早在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中,就提到了“桃符”,也就是春联的起源。

在以前,人们会在两个桃符上画上两个神仙“郁垒”和“神荼”,据说这样可以起到“镇宅驱邪”的作用。

但当时的桃符并没有那么讲究,与我们所熟知的对联模式也不一样。

之后到了五代时期,对联的形式才慢慢的发生了改变。

后蜀国君孟昶突发奇想,让群臣在桃符上写对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昶想了很久,最后提笔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一对联立刻引起了群臣的称赞,并流传开来。

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也大力提倡贴对联。

他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穿上便装,挨家挨户观赏对联取乐。

这一时期,对联真正盛行起来,不仅成为了节日的必备之物,也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火葬场门前。

如今,对联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节日庆典还是日常生活,我们都可以看到对联的身影。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火葬场、喜事以及日常交流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对联都是智慧的结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我们不能让历史悠久的对联“蜕化”,而是要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无论对联出现在何处,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看到对联,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我们应该为拥有这样独特的文化而感到自豪,并努力将其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出绝对

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对对子,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够以文会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两个秀才,他们三天两头的就聚在一起,对对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天,瘦秀才看到眼前的一座桥突然来了灵感,说:南通桥,北通桥,南北通桥通南北”。

瘦秀才这个上联真的运用的非常的巧妙,不过胖秀才也不甘示弱,随后就说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不得不说,不管是上联还是下联,都非常工整,让人拍手称绝。

瘦秀才与胖秀才决定一决高下,于是他们边走边对对子,途中看到什么就会对什么。

两人你来我往,谁也不认输,就这样走着走着,他们走到了一座义庄门前,古时候的义庄也就是现在的火葬场。

瘦秀才看到义庄里面摆着几口正要火花的棺材,感慨的说到:早来晚来早晚都来。

胖秀才也有感而发:先到后到先后全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来晚来对应先到后到,早晚对应先后,都来对应全到,这对子真的是绝对,也朗朗上口。

义庄的看守人正好听到了两人对的这副对子,觉得很顺口,于是就直接将这副对子写了下来,贴在了义庄的大门上面。

没过多久,这副对子就被流传了出去,此后义庄都贴上了这副对子,

而这副绝佳的对子一直被沿用到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老病死

这副对子的意思很好理解,简单的概括了不管先后,人都有一死。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这也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事情。

无论这个人是什么身份地位,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非常公平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会经历生老病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逝者已经离开,但活着的人还有责任和义务继续生活,并创造自己的价值。

火葬场的对联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让原本伤感的氛围多了一丝对生者的安抚和启示。

中国的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启发思考。

这里的对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情怀。

人生苦短,死亡是所有人的归宿。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这样才不枉来这世间一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当我们看到火葬场的对联时,如果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或许能够多些释怀。

#深度好文计划#参考文献

【1】对联的源流-光明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火葬场写了一幅对联,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快来看看-东平县融媒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