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曾文勇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落后,化肥紧缺,超过50%的化肥要靠进口。化肥直接关系到粮食的产量,关乎国计民生。为了解决当时广东乃至全国化肥紧缺的问题,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在广州黄埔画了一个圈,广州石化应运而生,从此承担起了为国为民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为国为民而生

面对化肥紧缺的窘迫,怎么办?这是摆在新中国面前的一大问题。

1972年,国家计委上交了一份进口化肥设备的报告。这个报告,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批准。

1973年1月2日,周总理指示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写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提出从国外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被称为“四三方案”。后来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追加项目,计划总额达到了51.4亿美金。其中的重头项目,就是化肥相关设备,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和1个烷基苯工厂。

1973年6月7日,燃化部召开进口化工装置建设座谈会,研究从国外引进的后5套大化肥装置的建设问题。最后确定将1套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相应的尿素装置建在广州市,同时配套建设1套25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6月18日,广东省委发文批准成立广州石油化工厂建设指挥部。

1974年4月17日,国家计委批准《广州石油化工厂计划任务书》。同年9月9日,国家建委批准《广州石油化工厂初步设计》。至此,这个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批准的大型化肥建设项目正式确定了下来。作为20世纪70年代第一批引进并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广州石油化工总厂的建设,对改善广东化肥工业的布局结构,增加广东的农业肥料和工业交通燃料供给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建厂工程,是化肥装置和炼油配套工程同时建设的项目,又是13套引进大化肥中工程量最大、时间最紧、起步最晚的一套。为了建好这个项目,中央主管部成立了引进化肥装置建设指挥部,省委、市委成立建设广州石化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出征。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刘田夫亲自带领勘测设计和筹建人员三下宝安,四临东郊选码头、定厂址,同时提出广州石化用地“先用后征”的原则,做出“全省大开绿灯,支援石化建设”等指示。逢重大事项、关键节点,他都亲临现场,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上级领导坚强有力,使得建设工地持续保持“安定团结、协调作战、步伐一致”和各方“支化”、大开“绿灯”的良好局面。

02

南粤明珠投产

1974年8月7日,广州石化建厂工程破土动工。根据建设工程规模大、任务重、工期短、技术复杂、牵涉面广的特点,在建设工地党委和建厂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对口包建。参加现场建设的设计、施工、运输等方面的局以上单位共30多个,还有各县支化建设的民工队伍,施工高峰期总人数达13000多人。

建设者们头顶青天、脚踏荒岭、搭棚为舍、掘井取水,在大树下办公,在泥泞里奋战。勘测设计人员脚踏荒地、跋山涉水,掌握第一手资料,加班搞设计会战。做到设计在现场、热情服务在现场、精心修改在现场;建筑队伍顶烈日、战风雨,成功采用滑模施工等新技术,建造了尿素造粒塔、锅炉烟囱和尿素散装仓等一批优质工程;设备安装队伍以“小雨大干、大雨照样干、晴天拼命干”的豪迈气概,创造了“三月吊六塔”的奇迹。他们以单扒杆取代国外的双扒杆吊装、以“穿衣戴帽”整体吊装取代国外的“光屁股”单体吊装,创造了一套既科学又简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吊装工艺,令外国专家叹为观止。

在广州石化第一期建厂工程建设的重要时段和即将投产的关键时刻,当时主持广东工作的习仲勋两次亲临广州石化检查指导工作,亲自解决建设工程收尾阶段遇到的种种难题,对工程建设和生产做出重要指示:“广州石化项目是解决制约广东农业急需化肥问题的关键,是为我们打好农业翻身仗的战略性措施。广州石化很重要,要建设好,还要兢兢业业管理好。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广州石化,这可是我省的一颗明珠。”

“当时成立了一个工程收尾阶段领导小组。习仲勋讲了,全省全市各个单位都要大力支持广州石化建设,现场领导小组由梁湘同志(时任广州市第二书记)负责来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跟省委打报告,省领导出面再来解决。他勉励广州石化,建设只是走了一小步,开工生产还有一大步要走,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个厂管理好,要走在前面。”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原厂长洪志铭回忆说。

工厂能否如期顺利投产,一直牵动着习仲勋的心。他要求各级单位要以建设广州石化为契机,以工促农,一定要保障好石化厂的顺利投产,为广东当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排头兵杀出一条血路。

习仲勋的殷殷嘱托,燃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斗志,开工进程逐步提速。

全面投产之日,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时!

“广州石化第一期建厂工程建设周期较短,工程成本较省、国内配套设计较成熟、布局较合理,引进的化肥装置工艺是可行的,技术上比较先进,整个工程建筑安装质量优良,主要设备经过精心检查处理,达到了合格或优良水平。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能贯彻与主体生产装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方针,对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做了适当的安排,效果良好。”1982年10月,广州石化第一期建设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委员会验收,验收人员做出总结。至此,工厂转入正式生产。

半个世纪前,国家将广州石化这样的重大能源化工产业项目布局在此,是基于战略和实际的需要。半个世纪来,广州石化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历经一系列大建设、大改造、大重组、大兼并,从最初的化肥型企业发展为炼化一体化企业,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进口原油加工基地、国Ⅵ标准清洁燃料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