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增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特决定授予杨春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色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的最高荣耀。

在河北省沙河市翠柏丛生的烈士陵园,正门口矗立着一尊15米高的烈士纪念塔。塔的正前方镌刻着“杨春增烈士永垂不朽”9个金色大字。庄严的烈士陵园和雄伟的英雄纪念塔,都是沙河县人民为杨春增烈士建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担任排长的杨春增,看着从四面八方涌上来的敌人。在阵地只剩他一人和一颗高级手雷的情况下,杨春增拉开保险,抱着手雷扑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当时杨春增年仅24岁。他的最后一句话是说给战士牟元礼的“你去取炸弹。”

当时在悲壮的朝鲜战场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一幕?

1928年5月12日,杨春增出生在沙河市怀庄乡西八里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他的降生既是这个饥寒交迫家庭的一大喜事,也是给贫苦生活中煎熬的家人们添丁加口的忧愁。

杨春增7岁起就给地主放牛,8岁却被地主赶了出来。他只能背起篓筐,在白沙茫茫的沙河套里挖野菜、割草、捡柴。

杨春增面黄肌瘦,一头蓬乱的头发就像沙河随风摇荡的一棵小草。然而没过多久,这样贫困的生活竟然都成了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攻入河北沙河县。

日本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杨春增为了活命,沿街乞讨为生。他来到冀庄的一位财主家门口,财主不但不施舍给这个可怜的孩子一口吃食,还放出狗来咬杨春增。

杨春增的双脚被咬得鲜血淋淋,他忍着剧痛躲到了一位农民家的破柴门里。好在这家老大娘心肠好,给了他半碗稀饭充饥。

1942年,河北久旱不雨,田地龟裂,农民颗粒无收。杨春增这条讨饭之路都被堵住了。1943年,河北又遭蝗灾,15岁的杨春增就跟着邻居们,到几百里外的铁矿上做苦工。

冬日冰天雪地,杨春增睡的是席棚,吃的都是“猪狗食”。辛辛苦苦干了一冬,杨春增带着4升米回到了家中给爹娘,而他自己却饿得皮包骨了。一双被冻得通红脚上,穿着没了底的鞋,身上的棉衣也都开了大洞,根本不能御寒。

看着孩子在外面是这样受苦,父母都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但没过多久,杨春增就被日伪抓去修炮楼。敌人们用棍子打,用鞭子抽,甚至连一口水都不给他喝。杨春增实在无法忍受饥渴,就跑到马路旁边喝泥浆和马尿。

这样残酷的现实,给幼小的杨春增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杨春增此时也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扛着红缨枪带着一群孩子站岗放哨,后来就加入了当地的民兵组织。

10月的一天晚上,杨春增从民兵会上回来已经是半夜了,他点上油灯坐在炕上,向父母郑重其事地说:昨天村里开会说要扩军,我想要报名。

父母当然舍不得,但儿大不由爹娘。此时杨春增已经17岁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他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也就没有干预他。

杨春增第2天就报名参军,母亲一直送儿子到村口。看到儿子的背影,母亲心里说不出来是高兴,是不舍,还是担心。

杨春增顺利来到部队,因为年纪还小,长官就让他当一名通信员。从此,杨春增就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家庭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部队中,杨春增学习到了文化知识,他知道只有推翻“三座大山”,才能保护住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果实。因此他刻苦训练,屡立功绩,并于194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秋,在鲁西南王家垓战斗中,司令部驮着电报密码的大马,受到了敌人炮火惊吓,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冲向田地。

杨春增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拼命抓住马缰死不放手。马拖着杨春增狂奔,田野的荆棘滑过杨春增手上和脸上,他的身上到处是鲜血。

杨春增不知被野马拖了多远,直到晚上才赶回部队。看到满身是血的杨春增,战友们赶紧给他包扎,他们都夸杨春增是“了不起的小英雄”。战士都认为这个个子不高,身体瘦弱的小英雄,骨子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在黄家坝战斗中,杨春增跑了25公里,穿过敌人三道封锁线,按时把紧急文件交给了首长,当首长接过文件的一瞬间,杨春增突然昏倒在地。

在淮海战役时,杨春增已经荣升为通讯排长。渡江战役时,杨春增宁可自己光着脚,也要把鞋送给战友们穿。杨春增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在战友之间传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