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火遍大江南北。其中主人公李侠、何兰芬夫妇的原型,公认为是李白、裘慧英夫妇。但其实导演王苹和编剧林金在创作时,也参考了其他我党地下人员的事迹。如王士光、王新夫妇,也可以说是李侠、何兰芬的原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游行运动,史称“一二·九运动”。游行队伍中有一位叫王士光(原名王光杰)的清华大学电机系高材生,格外引人注目。

没过多久,1936年初,王士光就加入我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成为了共产党党员。那一年,王士光21岁。

王士光出身名门,父亲王治昌是北洋政府工商司司长。王士光本可过着锦衣玉食的少爷生活,但是在日寇的铁骑之下,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北平沦陷,清华南迁。然而在南迁的队伍中,却没有高材生王士光的身影。

王士光身为共产党员,决定留在北京与日寇周旋。

为了通过苏联伯力电台收听到抗日广播,王士光凭借专业所学,自己在家和妹妹王光美(刘少奇之妻)组装了一台收音机和一部无线电台。

在王光美记忆中,哥哥王光杰(王士光)对无线电设备爱到痴迷。他有时以各种名义拿取王光美的零花钱,去买无线电器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多久,中共北方局要在天津筹建秘密电台,一位名叫姚克(原名姚依林,共产党员,时任河北省秘书长)的人,来找王士光帮忙。

作为信息情报重要的传输工具,无线电台的作用可想而知。1930 年,红军曾缴获了一部国民党的电台,但当时战士们不知这是何物,既不能开枪也不能放炮,那部电台就被当成怪物砸得稀烂。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特意下了一道命令:各路红军注意收集无线电台,并做好保护。

后来在龙岗战斗中,我军又缴获了一部电台,但在战火中已严重受损,虽然能够收报,但不能发报。

红军又相继俘虏了国民党10 个技术人员,才创立了属于我党的第一个电台。

有了这个基础,我军就决定抗日战争期间,在敌战区设立属于自己的电台。组织于是找到了这方面的高材生王士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依林

为了安全起见,姚克还给王士光找来一位17岁的名叫王新的女青年,让二人假扮夫妻。

王新原名王兰芬(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王兰芬和《永不消逝的电波》女主人公“何兰芬”必有联系),东北军将领王端华之女。当时是河北女师附中的一名学生,也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王新当时本来打算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可她突然接到命令,组织让她和一位未曾谋面之人假扮夫妻。王新只知道对方是一位高材生,比她大六岁,革命积极。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组织给王新的任务她是接受的,但是和一位陌生男子朝夕相处,王新心里还是有些抵触。

在天津英租界62号路的1栋3层小洋楼里,王新第1次见到了王士光。见到王士光的第一眼,王新整个人就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