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实习生 倪慧

“我们宿舍4个人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7月4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1级区块链产业学院的梁浩告诉记者,作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双流新型产业学院”首批毕业生,他们“试水”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在成都国芯产业园区,从外观看,这里没有传统的校门、围墙和门卫,和传统大学相比,区别甚远。这所大学走出了传统的“象牙塔”,低调地“藏在”在一栋栋写字楼之中。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为何将研究生课堂搬到了园区?高学历教学为何让企业当“讲师”?记者对话了首批毕业生代表和该校的相关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双流新型产业学院”首批毕业生(部分)毕业照合影

首批硕士毕业了

毕业集体照是在一个产业园区拍的

在一张毕业照里,一群教授、导师和学生们穿着学位袍,个个都笑得很明媚。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拍照地点不在传统的大学里,而在一个产业园区。

他们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双流新型产业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共有193名。他们于去年11月从原校区搬到了成都芯谷产业园。从此,园区变成了校区。他们像普通学生一样上课学习、做作业、做实验……同时,他们住在企业“隔壁”,和企业员工吃一个食堂,又似乎提早地进入了社会。

然而,这样的“混搭风”让学生们很满意。“太遗憾了!我们是研三的时候搬来的,只在这里度过了半学期。”梁浩是首届毕业生之一。就读于区块链产业学院。他似乎还有一点儿意犹未尽。

“这里能近距离接触现实中的企业,了解公司是如何运营的,员工在岗位上做些什么工作,学什么知识才能达到岗位要求……”谈到新校区,梁浩很满意,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认为,“象牙塔”与企业之间那一面隐形墙,在这里被彻底打破了。

其次,住宿和餐饮的“升级”也让梁浩很满意。“四人间宿舍变成了一室一厅,还带独立卫生间和厨房,面积比原校区宿舍扩大了一倍。”他高兴地说,学生们可以在园区食堂用餐,口味和菜品也让他很认可。

当然,梁浩也有遗憾之处。“我们研三去年11月才搬进来,毕业时间紧迫,我没来得及在芯谷就近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因此就去了深圳就业。”他说,以后的学弟、学妹们就有大把时间在这里享受上学、实习、就业的“一条龙”服务了。

没有围墙和门卫

这所大学为何“低调”地开在了企业堆里?

如果不是门口挂了两块牌匾,“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双流新型产业学院”在产业园的一大片建筑中并不显眼。

“我们是把学校开到了企业堆里。”成信大科技园副总经理王强告诉记者,2023年11月,成信大双流学院正式入驻成都芯谷,该学院的500余名研究生陆续搬入。周围有成都芯谷产业园的近200家企业。

这不仅是一场物理空间的搬迁,更相当于是一次大魄力的“改革和重组”。迁入的师生们来自原校区的4个实体学院,分别是通信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和区块链产业学院。这4个学院在双流“重组”成3个产业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区块链产业学院。

“重组”后的学院前面均多了“产业”两个字。管理机构也发生了变化,成立了管委会,下设了产业中心、项目中心、成果中心、评估中心等。

为什么是这些学院?“因为芯谷有200多家企业,这里的产业定位需要这些人才。”王强告诉记者,他们以企业所需进行了精准输送,让学生走出“象牙塔”与企业进行深度接触。下学期他们还计划邀请企业来当讲师,让学生深入企业做项目,学校也“认学分”。

不光是办学

学院相关负责人:“有时感觉自己像招商专员”

“我们不仅仅是在办学,不能单纯地定义为一个办学点。”在双流新型产业学院管委会主任陈智勇看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双流新型产业学院”的另一重身份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王强更是开玩笑说,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名“招商专员”。

那么,这所大学的独特学院,在地方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们调动了‘内伙子’,发动校友资源,邀请他们来园区投资。”王强说,学院掏出“家底”,充分发挥所长,利用自身资源,充当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已经为园区引进了19个项目。此外,气象领域是该大学的优势学科。不久前,他们邀请了全国气象行业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来成都交流,交流结束后就有2家公司提出要来园区注册。

一方面“引进来”,另一方面“走出去”。“过去半年,我们谈过上百家企业,面对面的就有五六十家。”陈智勇说,企业需求与科研成果要实现充分“契合”,离不开一座“桥梁”,才能实现转化。目前,这座“桥梁”正在发挥作用,已经有园区的企业投资了学院的科研团队。

半年时间的“磨合”,时间并不长。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否能沿着其预定的轨迹,实现相辅相成的“初心”?陈智勇和王强都很乐观。“创新在高校,转化在双流,应用在企业”他们都提到了这句话。

知道多一点

2021年7月,双流区人民政府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签署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协议,双流新型产业学院正式落户成都芯谷,项目选址在成都芯谷研创城内澜谷科技园4-2号楼。这是模式的创新,也是产教融合的一次改革,打造了一所“无围墙的大学”“建在园区的大学”。经过2年多的筹备,2023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双流新型产业学院”首批师生正式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