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不是铁凝主席的旨意。对于各级官办作协如何改革门槛的做法有深远的意义,我想大都是不想改变的。包括自费出书的遍及全国的风气,有国内书号书的质量其实大都经不起考究的。这不仅仅是对纸张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文化市场和对人民文化精神需求的漠视,甚至是扭曲和错误的引领。一概不承认国际书号,排除在各级作协的入门门槛之外,其实不免有自闭排外的固步自封守旧思维,难道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书都要到国内出版社来出版你才认可吗?世界名著大概没几部原版是在国内出版社出版的。所以,判定一本书质量好坏,在读者心目中自有判断,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绝不是看你国内外哪个出版社,而是看你出版书的内容,思想性和艺术性,可读性和阅读量。包括现在国内许多文学竞赛,一个小县城,一个地方文学社就可以冠名全国诗歌赛,中国小说赛,中华散文竞赛,而大都采用网上拉票的方式,主办方挣钱获得殊荣,对这种明显的错误和乱象,作协却视而不见任其泛滥,我们的职责和警觉,视野和情怀都跑哪去了?造成了当前出版社出书由传媒公司代办,各传媒公司在网上争抢出版市场,像菜市场卖菜一样,叫喊拉拢作者出书,书号价格五花八门,跟二手市场没有本质区别。你想拿了人家作者的钱,你不给人家出书行吗,所以,自费出书的质量鱼目混珠普遍进不了读者市场。

我非常赞成这篇文章的标题,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文学创作者普遍错误思潮,同时,揭示了各级作协发展会员的普遍做法和自费出书的弊端和后果,为今后作协和出版界改革提供了思路。

我历来主张,看一个作者的文学水准高低,不要看你是不是作协会员,是不是有地方或中国作协头衔,作家拿作品来说话。我说过,按现行的国内书号价格,和加入作协要求作者国内出版社公开出版书籍的数量,中国广大偏远落后农村的孩子,其中,不乏文学爱好青年,更有文学奇才和优秀作品的孩子,他们啥时能自费出书跨进各级作协的大门?

今天,有人以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文章为蓝本,公开提出“真正的作家不以加入各类作协为荣”,让我再次看到了中国文学的春天,让我兴奋不已,欣然命笔写下自己的感慨,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作者简介:殷博义,1950年出生上海。北大荒知青,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第十届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国现代作家协会理事、浦东分会主席,浦东作协会员、浦东杂文协会会员,上海知青杂志社编委,《英国文学》微刊“签约作家”,诗文著作越千万字。

(责任编辑: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