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正式开始前,我想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数字人才?”在7月5日举行的2024年第二季“梅园论剑”活动上,主持人的“抛砖引玉”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应该是IT业人士,或称作数字领域的开发者”“通过数字媒介发挥能力的人才”……
本次“梅园论剑”活动以“开发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65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各行业用人单位的代表齐聚一堂,以主旨报告和圆桌交流的方式,共话数字人才的现在与未来,共商数字人才高质量就业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新的发展趋势。据悉,今年上半年,静安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230.9亿元,总量位于全市首位。
数字人才缺口持续放大,“求贤若渴”蕴藏大机遇
尽管与会人员对于数字人才有着各自的定义,但“数字人才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数字领域新兴职业出发,向着一切与数字系统、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相关联的人才群体延伸。”这一观点是他们的共识。
“市场上数字人才供小于求!”
这是HR们普遍的直观感受。
人瑞人才科技集团创始人、执行董事、主席兼行政总裁张建国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
“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的智能化导致自动驾驶人才需求强烈,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则带动了嵌入式工程师的需求,相关人才需求爆发式增长,而供给有限。未来3至5年,这个缺口会持续存在。”
市场对于数字人才的“求贤若渴”,
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带来了
更大、更丰富的机遇。
“仅仅在生成式AI这一领域,四分之三的受访者都认为真正的商业模式变革必将于3年内发生。”
德勤中国合伙人陈岚在主旨报告中认为,随着企业开始重点投入,生成式AI应用所配套的人才能力提升领域,将成为价值以亿美元计的新市场。
在圆桌交流环节中,上海数交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尖兵,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TO胡绍勇,先后讲述了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数字人才情况,并提出了相似的观点“数字人才的培育目前多依靠‘在做中学’,自己培育、自己使用,自己承担成本与风险。因为无论从市场上还是校园,都无法直接获取所需要的人才。”
新生数字工作岗位数以亿计,远大于消灭的岗位
今年4月,《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正式发布,数字人才培育成为人力资源业界内外的热点话题。
参加“梅园论剑”的多位人力资源服务从业者均认为,现阶段,世界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催生数以亿计的数字工作岗位,这一规模远大于消灭的传统岗位,所以,不用担心没有工作。
“现阶段,与数字技术替代相关的部分‘就业难’现象,其实质是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特聘教授张锦荣在主旨报告中提到,人力资源服务不应在数字人才开发中缺位,而应加强对产业的数字化赋能、推进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融合。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近七成的职场人面临职业发展困境。这个数据也证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使命,正逐渐从帮人找工作,演变为提高就业质量、匹配更精准的人才。其中就包括培育以数字人才为代表的新型劳动者,提供更多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助力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数字化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必答题和新商机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
一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已经将自身定位为数字科技企业。
德筑集团(CGL)战略发展高级副总裁郭雁彬在主旨报告中,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赋能进行了深度分析,称其为“知识密集型行业必然的发展方向”。他同时还表示,德筑集团(CGL)的猎头业务目前已经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了流程再造。
万码优才产品创始人周媛在圆桌交流中也介绍说,万码优才是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数字人才求职与职业发展平台。企业在供需匹配中使用“AI+数据模型驱动技术”,能够实现“技术+管理”,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
一位参加圆桌交流的嘉宾主题鲜明地表示,要在服务与产品中运用数字要素,提升合作伙伴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首先要完成自身的数字化。“未来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龙头是否都将是数字科技企业?这并不能百分百地回答。但至少需要一定程度上进行变革与调适,因为数字化解决方案本身也是一项商机。”
“为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保驾护航,政府的未雨绸缪不容缺席。静安区会从产业扶持、平台搭建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示,人力资源服务的数字化发展,是《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所明确的行业五大发展方向之一。未来,静安区将继续携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研讨数字人才评价与标准制定,开发更多数字人才新兴岗位,纳入职业补贴目录,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为凝聚更多数字人才、化解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而努力。
记者:邢蓓琳
图片: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视频:楼英俊
编辑:史笑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