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热衷于评价人,能得到伟人指点两句,可谓是三生有幸,李尔重就是其中之一。他曾被主席誉为“我们的作家和才子”,这个“我们”指的就是人民群众。

李尔重深入理解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实质,一心为人民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传世文章。也正如此,他才被委任为中国解放区文学会名誉会长,还是中华诗词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协会名誉理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4年1月21日,李尔重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丰润县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文学家,是一片文学沃土。6岁时,李家依靠家里的几亩薄田,让李尔重进入私塾读书。12岁时,李尔重升入车轴山中学学习。在校期间,李尔重对文学、艺术、书法展现了极大的兴趣。

那时,中学校长董志良比较倾向马列主义,在学校开了一门马列课。李尔重偶尔也会搬着小板凳,去听听。

兴许是少年时,充满了对各种先进思想的好奇心,李尔重经常听得忘神。因此,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李尔重都会跟随学长们到村镇、县城进行演讲,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李尔重加入了共青团。信仰马列主义,可不是嘴上说说。马克思早就说过“哲学家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改变世界。”鉴于此,李尔重一年之后就参加了薄一波领导的斗争,担任宣传及联络工作。

遗憾的是,起义功败垂成,白色恐怖瞬间来袭。为了暂避锋芒,李尔重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不久,李尔重又远渡重洋,赶赴日本求学。

李尔重在日本居住的时间不长,很快他就返回祖国,入学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那时“九一八”事变刚过去不久,民国政府大肆逮捕抗日分子。李尔重也因宣传抗日主张,不幸入狱过一段时间。此后,李尔重重返北京大学,正式加入了组织。

革命过分花费了李尔重的精力,他也想在文学上有些建树,于是便潜心用功,根据坐牢时与一位精神病患者共处一室的经历,写出了《飞来的棺材》,发表在华北日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李尔重又深入陕西农村调研,写出了《中国农村经济报告》,发表在陕西解放日报上。随后,他又根据在山东教书的经历,写出了反映农村斗争的小说《鼓》。

抗日时期,李尔重奋勇在先,即便在冀南根据地任五分区司令,遭到日军和伪军2000多人围捕的情况下,也英勇抗击,率部艰难突围。

解放时期,铁道兵团成立,李尔重任党组成员,冒着被国民党飞机轰炸的风险,将四野的主力、以及所需的物资运到锦州外围。

建国后,李尔重当过河北省委书记,参加过武汉抗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在武汉工作期间,李尔重见到了毛主席。会谈时,毛主席提到过渡时期,即兴比喻为“从汉口到武昌,要坐船”,很生动。并且,毛主席还批判了党内一些不清醒或不正确的认识,言辞也比较尖锐。

长期从事革命宣传和领导工作的李尔重,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著名老作家。几十年来,发表过许多小说。早在40年代,他的短篇小说就蜚声港澳地区。其中,最著名,最具有价值的莫过于《新战争与和平》,这是他用尽心血的一部300万字著作。

一身正气的李尔重最抗拒的就是走后门,即便是子女也不例外。

那时,李尔重的女儿想找一个工作,便委托父亲。可谁知,却遭到了李尔重的严厉批判。对此不理解的女儿负气出走,不再和父亲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婚姻后,李尔重的女儿过得并不幸福,生活上也是坎坎坷坷。长期的埋怨,让女儿无法走出困境,最终竟然选择了轻生。这令李尔重万万没有想到,也是他人生最遗憾的一件事。

2009年12月26日,在西方的文化中,这一天是圣诞节。可是李尔重不幸在这一天离开了人世,享年95岁,武汉也成为了李尔重人生的最后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