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他五年修了别人五十年都修不出来的道路;在太原,他两年多就干了别人二十年干的事情。当然,他也用七年的时间花了别人七十年花的钱。”

不论是在太原还是大同,和别人聊一聊体制内的人和事,总会说到一个人——耿彦波。对他的评价,也多集中在上述的这段话中。话虽有所夸张,却说明了一件事——它于这些地方,有不同的意义。

说起耿彦波,还有不少评价——百年难遇好市长、李达康原型、人民公仆。可这些评价,都不足以形容他在大同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大同古城作为这些历史文物的重要载体,无疑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可早些年,大同却是一个连本地人都不愿待的“煤城”。

破败的建筑、泥泞的道路、低矮的平房、肮脏的街道,再配上糟糕的空气,没人愿意在这里多待一分钟。

可就几年时间,大同的市容市貌就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昔日那个“脏乱差”的三线城市,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大都市!而耿彦波正是缔造这场变化的人。正是为此,大同才出现了万人齐聚,喊话“耿市长留下来”的场面。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是耿彦波这个“百年难遇好市长”表面的光鲜,鲜少去深究他背后的故事。直到那部《大同市长》纪录片诞生,才知道这位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市长背后,也隐藏着诸多无奈。

许是往年在其他岗位任职的惯性,耿彦波对古城、古建筑修建情有独钟。灵石县的王家大院、晋中的榆次古城,再到但如今的大同,他上任的第二天,就来到了规划局。目的无他,只为“城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座古城,养育一方人!大同古城,一座北魏时期兴盛的都城,历经唐宋元,到明朝达到鼎盛。可近现代炮火的侵袭,早已让这座城市千疮百孔。幸运的是,梁思成曾来过这所城市,留下了诸多图纸和照片。

随着时间推移,昔日古城繁荣不再。诸多文物古迹被各种建筑遮掩,不具备观赏性、居民区多为低矮平房、肮脏的街道,再加上那几年太原大肆开发煤矿,以至于大同成了一座没多人问津的城市。

没看点、环境脏乱差,就好似一个人没了精神气。要想让这个城市再发展,城市面貌改革自然成了首要任务!

根据梁思成的诚实规划理念,耿彦波提出了“一轴双城”的大通城市规划——以御河为中轴,一座古城,一座新城。

新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古城,则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有了这个设定,接下来就是“实干”!从耿彦波上任第二天就到规划局这一举动,就能看出这位新市长讲究一个“快”字。

第一年,老城就拆迁了1.7万户;第二年,拆迁了2万户!有拆,就有建。古城这边拆,新城那边建。两边热火朝天地干,随之而来的就是资金、安置等各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有不少报道都在说,耿彦波的大拆大建,给大同政府留下了百亿负债。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批判,言称其没有保护大同古城、破坏建筑、没传承文化。

留得身前名,不与他人争!对这些评价,事后耿彦波俱都是一笑了之。毕竟,上任大同市长那几年,他可没少遭受质疑。其实自当官以来,耿彦波就一直置身于质疑当中。可不管何种质疑,他依旧“我行我素”。

出生于农村的耿彦波,身上有着老百姓的一种“质朴、不怕苦”的劲头,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只不过多了些机会,才想着做些实事。而这份“做实事”的愿望,也成了他被抨击的主要原因。

1996年,时任灵石县县长的耿彦波,做了一个惊人决定——斥资五千万修建王家大院!消息一出,闻者皆惊!

王家大院,一座堪比故宫的民间大院。历经数百年,这座大院早已破败不堪。脏乱差的街道,连带着整个王家大院尽显落寞之感。没人想过要将王家大院整修、更没一位领导想着让王家大院成为整个灵石县的经济基石。

而耿彦波,想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上任灵石县以来,耿县长各种拆迁,早已让这座县城“闻拆色变”。如今他又要用五千万来修建一座看不到前途的大院,这让普通人怎么想?

于是,支持者渐少,反对者渐多!有人大骂其虚荣心强、为业绩而不顾灵石县具体情况。算起来那些年还真有不少官员为了业绩,弄了不少面子工程。表面上让城市焕然一新,实际上不过就是“中看不中用”!

那耿彦波计划整修的王家大院,也是这样吗?

前面提到,王家大院堪比“民间故宫”。虽没有故宫之奢靡、庞大,但在民间依旧属于罕见的建筑群。对于灵石县来说,这无疑就是一巨大的机会。若是能将其开发出来,这将会极大带动灵石县的经济发展。

可那个时候,又能有几个人想到这点?所以百姓开始抱怨、上访、打投诉电话,激进的人更是当面谩骂耿彦波!

那段时间,是耿彦波第一次感觉工作难做、县长难当!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一切亲力亲为,不仅要监督王家大院的顺利整修之外,他还得安抚住当地百姓的心情。

王家大院修成了,可灵石县却陷入了经济困难的窘境。不少人在抱怨、怨恨耿彦波,说他没有干实事,埋怨其不将五千万投放到当地实业中。以至于他离开灵石县的时候,甚至还有人给他送了花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理解,成了那一代灵石县人的普遍态度。那后来的灵石县呢?在它的三大经济产业中,旅游产业榜上有名!

王家大院出了名、灵石县出了名,这为当地提供了一种持续可发展的经济收入。时至今日,没人再说耿彦波在灵石县修缮王家大院,是为了面子、冲业绩,这完全是一种高瞻远瞩!昔日的“耿拆拆”,一下成了百姓心中的好干部!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完,在大同、太原那段时间,才是他一生为官生涯中,最艰难、最辉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