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中央军委向毛主席上报了正军级以上干部的任免名单。
毛主席看到张力雄的名字后,直接批示:“让他去江西军区!”
1913年11月21日,张力雄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的一个小村庄,并在这里度过了饱受地主压迫的童年时光。
地主的压迫只是这个时代的缩影,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力雄对国家的危难形势认识逐渐加深。
于是,和很多热血青年一样,张力雄有了报效祖国,发光发热的想法。
想到就行动。1929年,16岁满怀报国激情的张力雄,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在这,他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为以后的革命道路做了铺垫。
1931年,张力雄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毅然决然加入红军队伍。就这样,张力雄在革命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入伍后,张力雄一心想到前线战斗,但组织经过考虑,决定派他去江西瑞金的红军学校丰富军事和政治知识。
从学校出来后,综合成绩优异的张力雄被派往红12军34师100团1营机枪连担任指导员。
能够前往一线,张力雄很激动,收拾好被子等生活必需品就出发了。
可到部队后,团长却只是上下打量着张力雄。
“你的枪呢?”团长问道。
张力雄声音洪亮,答道:“报告,还没有自己的枪。”
团长立马将自己的配枪解下来,郑重地交到张力雄的手中。
“作为一个指导员,要精通战略,还要有和士兵一起战斗的政治觉悟。”
听罢,张力雄大声喊道:“是!”并重重地敬了一个礼。
张力雄始终铭记团长的教导,凭借优秀的工作能力,一步步得到上级的肯定。
1934年1月,军团政治部突然叫来时任团政治部主任的张力雄。
“近期工作做得怎么样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领导问道。
“报告,士兵们都是好样的,都是党的好儿女,和他们一起工作我学习到了很多。”张力雄回答。
“好,现在组织上对你有新的安排,希望你作为我们师的代表,去江西瑞金参加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你愿意去吗?”
“愿意!”张力雄回答得很干脆。
就这样,21岁的张力雄作为红34师代表,踏上了参会路程。
张力雄不仅有深厚的政治素养和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还具有极高的战略思维。
1943年,张力雄被组织派往太行军区第七分区,担任政治部主任,负责维护队伍团结。
“保证完成任务!”留下一句话,张力雄就去赴任了。
在分区,张力雄结识了司令员皮定均,两人成为搭档,配合默契。
在两人的带领下,一年多时间里,分区一共粉碎了日军三百多场包围,队伍人数也超过十万人,成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解放的一支重要力量。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蒋介石调派八个整编师,进攻中原解放区。
危急关头,军区召开紧急会议,定于6月26日进行突围。
“敌人力量雄厚,设备精良,我军需进行分批突围,不过得留下一支部队打掩护……”军区领导指着地图说。
“我来负责。”领导话未讲完,张力雄率先请缨道。
“上级领导知道你的政治觉悟,不过组织决定由皮定均同志负责掩护任务,任务完成后自行突围,你另有别的任务。”
军区领导的目光看向皮定均和张力雄。
最终,张力雄率领第三旅,皮定均率领第一旅,分别完成突围和掩护任务。
突围前夕,张力雄和皮定均匆匆见了一面。
“在外面等你。”
张力雄只说了短短几个字,但其中意味深长。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鏖战,张力雄和皮定均率部成功突围,顺利与华中军区大部队会合。
再次相见的那刻,虽然疲惫,但是两人都很开心,他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张力雄被委以重任,担任第十三军政委。
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他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1年,升少将,调往云南。
“我是国家的一杆枪,国家和党哪里需要我,我就上哪。”张力雄目光炯炯。作为一个老革命,他早已经有了为国献出一切的觉悟。
1975年6月,中央军委统计了一份正军级以上干部的任免名单,并把它上交给毛主席审阅。
名单上的每个干部都经历过炮火和岁月的洗礼,毛主席严肃地看着名单。在看到张力雄的名字后,毛主席指着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这是个好同志,我知道他的本事,就把他调到江西军区去吧。”
于是,张力雄在担任云南省军区政委后,又奔赴江西省任军区政委。
在位期间,张力雄恪尽职守,站好每一班岗,直到1988年退休后,定居南京。
但张力雄退休后,仍不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张力雄看到老家的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由于没有经济支撑,面临休学的风险。
不忍心的张力雄主动捐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共计10万元,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了学业。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自己能帮多少就帮多少。”每当谈起捐助学生时,张力雄老将军总是如此说。
后来,张力雄又帮助老家的村子设立了奖学金,并捐了一万元。
作为一个老革命,张力雄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斗,为祖国的未来不断奉献自己的力量,实在可歌可泣。
2024年4月2日,张力雄将军逝世,享年111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