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在2024年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话题。我在石家庄,一个相对来说产业发展比较不太行的城市。甚至有人在抖音上专门开个账户来记录自己的漫长的找工作的历程,也有人工作都找到了北京去。但是现在的情况在哪里都不太乐观。在石家庄的人会反馈石家庄的工作以电话营销为主,也会存在一些有诈骗性质的公司。但是去了北京的那些人呢,表示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总体来说就是去北京也只是换了一个地方打电话。这件事儿其实我不是特别能理解,石家庄比较多电话营销这种岗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石家庄这个地方没有其他的产业,人们的收入普遍比较低,说白了就是人工成本比较低,所以我见过有一些企业会把营销部门单独的划分出来,放到一个人力资源比较便宜的地方。这种情况在世界范围内都屡见不鲜,比如说最开始的时候,美国将营销中心,就是客服中心放在了印度,所以,上海一些公司把营销中心放在石家庄,我觉得其实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现在他们跟我说北京也有很多这样的岗位,我就多少有点惊讶。在我的心目中,北京都像中关村那样,或者需要加班到晚上十点,但是最起码有一个对口的工作。

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是更具体一点,今天要聊一下外行领导内行的事。以前牛群冯巩有一个相声,小偷公司,我估计很多人都记得。里面说外行领导内行没的不出事。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领导带个头,小偷有劲头……现在的情况是,进行招聘的公司从领导一直到HR,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对岗位的描述模模糊糊,那么底下的人,不管他们具备或者是不具备技能,去跟HR碰一下都是不欢而散,我这么说真的一点不夸张,没有相应技能的人,过去了HR觉得不满意,有相应技能的人呢?这个人对于HR不满意,甚至于HR不知道这一份工作应该几个人来做。

具体点吧,最近一个朋友在找工作,遇到一个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安也算是大企业,收入也还可以,期望值在六七千。但是你看他这个岗位描述,要求能做新媒体,就是抖音运营,要求有三年经验,正常,要求能完成直播间搭建……

后来朋友去深入沟通了一下,发现这个单位对于新媒体运营这个部门,就招一个人……

正常的话,做抖音起码三个人,一个拍摄一个剪辑一个运营,这个运营还得兼职做内容。当然脚本内容可以从兼职那里购买。现在就招一个人……还要直播……这种事情如果是一个人,就是个人名义,那就没所谓,我们随手拍随手发也不做更高要求,直播也是,不考虑效果,单纯就是有空玩一玩。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尤其是做汽车,如此之卷的行业,不正儿八经的做点事,想要靠一个人的努力展开工作……我感觉有点难。当然一个账号红不红,能不能做起来,这些因素也并不一定都是绝对的。有的时候就一个人开播,反而会让人觉得真实。但是我们看到的台前一个人,幕后不一定是一个人。一个人的工作量毕竟是有限的,他需要去公司拍些什么内容,那可能就没有时间去做比较完整的后期剪辑工作。

在这场招聘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外行领导内行。HR其实是什么都不懂的,你从招聘的任职要求里面可以看出来,一共就三条,两条重复的。他前面已经明确指出了要做抖音,后面又把新媒体和抖音分开说,那么,除了抖音以外,媒体部分你做还是不做呢?那些各种账号平台,包括快手,包括B站,甚至包括一些电商平台,这些哪个你能说它不是新媒体的?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他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岗位,领导和HR就应该能够清晰的明确的描述出这个岗位的需求。他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应当很清楚,如果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你面试多少是白搭。

对于这样马里马虎的招聘来说,最后能够招来什么样的人呢?让我猜猜,大概率能够招来一个比较能忽悠人的人。他能把自己包装的很好,让人感觉他似乎什么都会,但实际上他可能什么都不会,有可能对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的。这种描述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一些企业讲师?每天张口就是很多专有名词,和各种奇奇怪怪的缩写。但是如果真想让他做什么事,他可能什么都做不成。我想大概只有企业讲师这样的人,才能把一个找不到北的HR忽悠住,但是这样的人忽悠不住市场,上岗以后,市场可不会买他的账。

我见过一个比较成功的招聘,它有清晰的定位。他说我需要招来一个人来给我做网店,这个网店并不需要有多大的流量,因为他的生意主要是从线下的展会来获取,但是这个网店必须要显得高大上。所以你们看到了没有,一个成功的招聘并不一定是你对未来应聘人员的要求描述,也可以是你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欠缺的岗位的一种描述,也就是说,这个岗位能给企业做出很漂亮的网店来。

这是我们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其实也是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遇到的很常见的问题,企业很多时候并不能描述自己想要什么,应聘人员也就对应的马马虎虎。现在有的时候去问什么职业生涯规划都是扯淡。就比如说现在的石家庄,到处都是电话营销,电话营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打100个电话能成交一个,企业方面想的是多招十个人,每天再多打2000个电话,那么,按照概率来说,我就能多成交20单。然后算这20单的盈利,和多雇十个人的成本进行对比,只要合适就招聘。但是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并不只是应聘人员的事情,它也是企业的事情,企业不应当想着在量上盲目的增加,多考虑营销如何做深做精,让100个电话能够产生两个订单,这个过程是企业自身的成长,也能带动着相应人员的成长,只有成长,你才有机会说职业规划。

遇到那些不知道需要什么样人员的企业,你就先考虑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能把企业忽悠了,能够带起来他这一个部门,那就去勇敢的忽悠。结果总是好坏参半。如果你只是找工作,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离远点,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