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我向来是个热衷于关注娱乐的人,自幼便对文艺心怀喜爱。爷爷家中有一台电唱机,旁边摞着一大叠唱片。其中有马金凤、崔兰田、常香玉的豫剧,申凤梅的越调,海连池的曲剧,还有姜昆与李文华、笑林李国盛的相声。电唱机相较于收音机的优势在于,中间无需等待广告,若喜欢哪个节目,便能反复聆听。放学后,我边做作业边听着电唱机,惬意至极。对于自己钟爱的作品,那真是百听不厌,电唱机的磁头都换了一个又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的我对姜昆喜爱至极,他多才多艺、口齿伶俐、台风活泼。他与李文华合说的相声《改歌》,塑造出了一个可爱的“老改”形象。他将前苏联民歌《红莓花开》进行改编,一些片段脍炙人口,时至今日我甚至都还能背下来:“红莓花儿开在我们家的锅台儿上,锅屉里的肉包子让我心里边想,我想吃肉包子又怕嘴里边烫,我只好坐在锅台边等着包子凉……”姜昆并非出自相声世家,也非科班出身,然而他所说的相声年年登上春晚,那些经典节目陪伴着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直至遇见郭德纲。大规模且深入地逐一聆听郭德纲的相声是在我养病的那一年。他的相声谈不上高雅,没有明确主题,甚至有些少儿不宜,可他却能逗得我开怀大笑,驱走了我养病期间的郁闷与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两人一个是主流,一个是非主流;一个对“三俗”口诛笔伐,一个对“三俗”不以为然甚至引以为荣;一个在体制内求发展,一个先求生存再谈发展。他们是相声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一个凭借新相声在荧屏上让相声焕发出独特光彩,一个则致力于让相声在小剧场中重获新生并将传统发扬光大。姜昆传统相声功底的不足有其特定历史背景所带来的局限性,郭德纲的“俗”也有着其所处时代背景的烙印。我们不应片面地去评判孰优孰劣,而是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去看待他们在相声发展历程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和作出的贡献。他们犹如相声长河中的两颗璀璨之星,尽管风格迥异,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着相声艺术不断前行,共同书写着相声历史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相声的发展需要包容与多元,需要在不同风格与理念的碰撞中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他们的存在正是这种发展的生动体现,他们的功绩都值得我们铭记与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