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短短十年之内同时开启了好几个大项目,将所有人折腾得疲惫不堪。

整个大秦帝国都已经到了极限,完全就是靠他的个人威望在勉强维持。

可这位爷还不消停,连自己都不放过。

那么秦始皇又做了哪些事,成功把自己给送走了呢?

一、秦始皇的身体很好

一直以来,关于秦始皇的身形外貌,我们都是以《史记》中的描述作为想象蓝本。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

如果照这个记载来看,秦始皇那就不是个正常人。

蜂准:指鼻梁高耸;

长目:指眼睛细长;

挚鸟膺:指胸骨有异常凸出;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长成这样,秦始皇的颜值能打几分?

敢不敢拍视频、开直播?

恐怕大概率是会影响人气的。

而且如果前三条只是影响颜值的话,那么第四条【豺声】就直接影响健康了。

豺声:指声音变形,听起来像豺狼。

这不仅仅是声音不好听的问题,而是往往伴随着支气管和肺部出现问题。

我们知道,假如呼吸系统出现疾病,那就会极大的影响人的身体素质。不能剧烈运动,要随身常备药物等等。

如此说来,秦始皇应该是一个外表颜值不高,而且身体虚弱的人。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从种种记载和迹象表明,秦始皇的精力非常充沛,工作热情极高。

从他扫平六国、巡游天下、开启一个又一个大工程来看,很难想象这是身体虚弱的人能做出来的事。

那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史记》的记载错了?

其实对于秦始皇的描述,并不是司马迁本人的论断,他只是转载了尉缭的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尉缭:没错,这话是我说的!)

尉缭此人曾经在秦始皇手下上过班,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认为秦始皇这个人刻薄寡恩,不是个值得跟随的好老板,于是就辞职不干了。

有这一层感情色彩,那尉缭对于秦始皇外貌的描述就值得商榷了。

不说描述得一模一样吧,至少也是毫无关系。

尉缭这么说,应该更多地是表达对嬴政的反感。

而且近年出现的秦始皇面部复原图,也证明了他的外貌很正常,没有缺陷。

那么,可以下定论了。

秦始皇是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

不过再好的身体也要注意保养,可嬴政没有这么做,反而不断透支自己的健康。

二、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章很多

由于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就选择了【郡县制】这条路,那么就注定了秦国国君的工作量不会小。

这很公平。

既然你选择了从上到下的高效管理,既然关键的权力都向秦王集中,那么相应的工作自然也要承担起来。

以前的秦国还好,就管自己一亩三分地,国君还不至于那么忙。

可一百多年的对外扩张,秦国的疆域越来越大。

秦孝公的时候还只是关中平原这一片;

到了秦惠文王,巴蜀一大片地方已经纳入秦国的账户;

秦武王、秦昭襄王积极进取,江汉平原、山西高地等等,陆续被秦国拿下;

到了嬴政接手的时候,秦国的疆域已经接近天下的一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嬴政继位时的秦国)

所以我们看到的“奋六世之余烈”,是一张一张不断变化的历史地图;

而真正的“奋六世之余烈”,是历代秦王不断增加的工作量。

到了秦始皇这会儿,花费10年时间将六国扫平,疆域近乎扩充了一倍。

要想迅速把六国的地盘消化吸收,这其中的工作量可不是翻一倍这么简单。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章重量达到120斤。

秦代的一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半斤,120斤差不多就是现在30公斤左右。

这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都知道,在纸张普及之前,古人写字都是用竹简和木牍,一卷一卷的,非常沉重。

那30公斤竹简能写多少字呢?

做个横向比较。

西汉的时候,司马相如给汉武帝写过一篇10万字的长文,用了差不多3000片竹简,大约12公斤。

算下来1片竹简大约写30多个字,1公斤竹简大约8000多个字。

那秦始皇的30公斤奏章折算下来,差不多每天就是20多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简很重的~)

说实话,这个结果小步自己都不敢相信。

20多万字啊,哪怕是动辄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也得有好几十章的篇幅吧?

一目十行地看,恐怕也要看上半天。

而且还有一点,这20多万字可是古文!

在笔墨纸张之前,古代人写东西,一个是竹简木牍成本高,另一个是用刀刻字很费劲。

所以造成古文的字数很精炼,而信息量却极大。

如果真的是这样,秦始皇要看完这30公斤的奏章,还要逐一写出审批意见。

怕不是每天都要996哦?

四十多岁的人,每天这么熬,恐怕吃不消吧?

三、五次巡游消耗身体

除了工作忙,秦始皇还不喜欢在家老实待着,他还要巡游天下。

从公元前221年称帝,到前210年走人,这位爷5次巡游天下,基本上一半的时间都在路上。

我们来看一下这五次是啥情况:

【第一次巡游】

时间是在公元前220年,始皇称帝的第二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

很明显,这次巡游的方向是西边,秦始皇把关中、陇西、黄土高原这些地方转了一圈。

这很好理解,大业初成,始皇肯定要把自己的大后方走一圈,保证基本盘不出问题。

由于离家近,而且关中经过多年的建设,道路、桥梁这些基础设施都非常完善。

所以第一次巡游时间不长,秦始皇在当年就回了咸阳。

也是在这一年,政哥下令,在大秦各地修建驰道。

【第二次巡游】

这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19年,基本上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

秦始皇走了一个顺时针的大圈,先是去泰山封禅,接着又去看海,然后往东南走到现在江苏北边这一片,歇了三个月。

之后开始往西,穿过中原走到湖南、湖北这块,最后走武关回到咸阳。

这次巡游吧,怎么说呢?反正就是挺不顺的。

秦始皇在泰山封禅,本来志得意满,结果突然下起了大暴雨,淋成落汤鸡,搞得非常狼狈。

后来到了泗水边,听说周天子的“九鼎”之一就在河里,政哥安排了一千多人下河打捞,结果啥也没捞着。

到了湘山,又遇到大风,影响了行程。政哥大怒之下,找了三千刑徒把湘山的树都砍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