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未盈‍‍‍‍‍‍‍‍

7月3日,导演柯汶利带来新作《默杀》,上映4天就拿到了2.62亿元的票房,相比于同档期电影首映即巅峰、后续增长乏力的票房表现,《默杀》连续四日票房持续攀升,增长势头极为强劲。

继6月整体低迷的票房表现后,很多人都渴望有部爆款赶紧来救市,拉动电影大盘回暖。也许《默杀》会成为暑期档第一部大杀四方的票房黑马,而这部电影在内容上也确实具有爆款的品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内容题材,校园霸凌+为亲复仇+全员恶人的悬疑片设定,不仅融合了家暴、虐童、性侵等各种社会议题作为噱头,而且复仇爽剧也是今年的流量密码;其次是演员阵容,主演王传君、张钧甯、吴镇宇的观众缘都不错,有望吸引一波观众入场;最后就是中国影迷对柯汶利的期待,他曾以一部7.5分的《误杀》证明了自己对高智商犯罪片的驾驭力,因此观众也很期待在新片中看到一个既有悬疑反转、又有批判力度的社会寓言。

那么《默杀》能否复制《误杀》的高口碑和《消失的她》的高票房,成为点燃暑期档电影大盘的第一把火呢?

沉默的杀害

《默杀》,影如其名——“沉默的杀害”。

影片以一场发生在女子高中的连环杀人案开始,雨夜中黑衣屠夫无情挥动利刃,每一次砍杀都伴随着女学生绝望的惨叫,而这种惨叫又和她们霸凌弱者时的放肆笑声形成了鲜明对比,种种线索都暗示着这是一场针对霸凌恶女的复仇。果然,警方的一句话就过早暴露了真凶——意外失去女儿的林在福(王传君 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在福的女儿惠君曾被五个女学生霸凌,从天台坠落意外死亡。饱尝丧女之痛的林在福,只想找到真相,但真相却如同一个秘密,在所有人的沉默中,被摁进了深不见底的深渊。无故消失的监控录像、学校和老师遮掩的态度、旁观者的冷漠都将林在福逼向了崩溃的边缘。而当林在福终于从女儿闺蜜小彤的口中得知真相,他决定展开复仇。

林在福的复仇不仅是要亲手杀掉那些将女儿逼死的霸凌者,更是要报复那些沉默的帮凶。所以林在福杀完女学生之后,又绑架了当时看清真凶模样却选择包庇的方老师。方老师是学校的老师,更是慈善会的创立者,他代表着人们对于善的朴素信仰,而方老师的失声,无疑意味着信仰的崩塌。当“善”缺席时,人心中的“恶”就会占据上风。

而方老师的复杂性又在于,他虽然迫于权力的威慑做恶的帮凶,但心中始终抱有悔意,在被林在福质问时哭着说:“我也只是人。”正因为他是人,不是神,所以他的表里不一,犹豫不定,在善与恶之间的徘徊才格外真实。而他在危难关头,选择为林在福挡下致命的一刀,正是他的赎罪之举,唤醒了林在福心中的些许善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中,与林在福复仇线同步进行的,是李涵(张钧甯 饰)寻女线。杀人凶手林在福带走了李涵的女儿小彤,疯狂的李涵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和林在福公路拼杀,只为寻回失踪女儿。但警察的调查透露,李涵也绝非善种,她看似爱女的表现之下,是每天都打骂女儿的暴力行径,而她时常和邻居念叨的丈夫,早已成为了花圃中的一具尸体。她常说的:“尝尝我老公种的金桔吧。”这句台词更是一语双关地道破了,那是用老公尸体为肥料种出来的金桔,是盛放在死亡上的罪恶之花。

李涵的疯狂不仅是对老公多年家暴的反击,更是对那些沉默的看客的愤怒。李涵在公寓被老公家暴了两年,整栋大楼的人都能听见她的惨叫,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她。当9岁的女儿被禽兽继父性侵时,偷窥狂举着相机在对面拍摄,却没有任何作为。他们的沉默是事不关己的明哲保身,看似“理中客”,但一样成为了包庇罪恶的保护伞。李涵性格的扭曲变态,除了丈夫的暴力,很大程度上也是整栋大楼的沉默造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片中最沉默的是小彤,她的“哑巴”也是最后一个谜底。原来小彤的哑巴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真正杀死丈夫的不是李涵,而是被继父性侵的小彤。李涵埋尸后,告诉小彤“千万不要说话”,并用变态的爱管教孩子。这种心理阴影让这个孩子从此陷入了沉默中,只能用画画来影射真相。而闺蜜的死彻底将她推入了深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黑化的小彤和林在福合谋策划了整个复仇计划,让那些沉默的凶手一一付出代价,甚至也包括自己的母亲。

在《默杀》中,真正杀人的只有林在福和小彤,但每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都是沉默的帮凶。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说,“如果你在不公正的情形下保持中立,那你其实已选择站在压迫者的一边。面对不公平的社会,沉默的人都是有罪的。”

不悬疑,很惊悚!

整个观影过程,骨朵的心情很复杂,会被银幕上的暴力所震撼,内心却无法与这些人物共情。豆瓣上也有不少观众评价道:“故事讲的一惊一乍,故弄玄虚,人物动机不合逻辑,为了反转而反转。”总的来说,《默杀》带给观众的冲击更多是一种视觉上的暴力奇观和情绪上的生理刺激,而不是精神上的高度共鸣。

这种观感和柯汶利的前作《误杀》形成了鲜明对比。《误杀》讲述了一个底层父亲为了保护误杀强奸犯的妻女,决定用电影里的手段脱罪,和高高在上的警察局长斗智斗勇的故事。同样都是悬疑片,但《误杀》的结构更精巧,反转更合理,人物更能站得住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杀》之所以能有这些优势,一来是因为翻拍自印度片《误杀瞒天记》,有一个经过市场验证的扎实剧本;二来是电影的主线清晰有力,将所有的焦点对准了父亲和警察局长的智斗,这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猫捉老鼠的故事模型;三来影片将反转的节奏控制得很好,第一重反转是父亲用蒙太奇手段设局,第二重反转是警察局长查出父亲的作案手段,第三重反转是女儿供认的藏尸地点是假的,警察局长滥用职权的行为引发了底层人民的暴动,一家人因此顺利脱罪。

悬疑片受众在看片时总是喜欢和创作者比赛谁更聪明,如果创作者埋下的悬念都能被轻易猜中,那创作者就输了。而《误杀》的高分就胜在足够高级的悬念上,尤其是第三重反转,给观众带来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喜爽感。而且大多数观众也能代入主人公的作案动机——一个父亲在家庭遭到威胁时迸发出来的强烈保护欲。最后影片升华的主题也是底层百姓和特权阶级的对抗,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映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默杀》其实不太符合观众对于悬疑片的观影期待,首先它的悬疑含量太低,惊悚含量更高,全靠jump scare的各种血腥暴力拉满氛围感。影片的开头是一起校园连环杀人案,导演给观众埋下了“凶手是谁”的悬念,但是影片前半段几乎没有设置任何幌子,警方就将嫌疑人锁定在了林在福身上,电影开头埋下的悬念已经破了。虽然警方在调查李涵时,发现了另一桩案子——杀夫埋尸案,后续的反转也主要是围绕这个案子。但另起炉灶的悬念会让观众感到迷惑,不知道自己应该期待什么反转。

而且整个影片的叙事线太多,每一条线里融合的元素也特别多,林在福的复仇线(校园霸凌、特权包庇),李涵的杀夫线(儿童虐待、家暴、性侵儿童),警方的调查线(偷窥男、儿童犯罪),这三条线因为融合了太多的社会热点议题而显得过于杂乱,很多情节的呈现都是浮光掠影,让观众拎不清导演想表达的重点。

最后有些人物塑造上也站不住脚。李涵从一个拼命保护女儿的慈母,被警方揭露是一个虐待儿童的恶母,似乎只是为了反转而反转,没有足够的情节铺垫人物的转变原因。虽然导演想要凸显“平庸之恶”的主题,但只是用全员恶人的表象来呈现,没有挖掘“沉默之恶”形成的真正原因,影片也就停留在视觉的奇观上,缺乏深刻的人物。

一部《默杀》,能救市吗?

尽管内容上有缺陷,但不妨碍《默杀》在市场上大杀四方,截至发稿,它的票房已经突破了2.62亿元票房,单是今日票房就超过了1个亿。

可以说在暑期档打头阵的电影中,《默杀》的票房走势是最好的,猫眼预测内地总票房将超10亿。而同档期的爱情奇幻电影《欢迎来到我身边》基本靠新晋流量于适扛起票房主力,但起势堪忧,截至目前票房不足3000万,可以说出乎不少观众和电影人的意料之外;主旋律电影《海关战线》,上映9天才拿到1.14亿元票房,又一次陷入港片同质化的困境;《来福大酒店》上映9天仅有5437万元票房,扑得不声不响;海外恐怖片《寂静之地:入侵日》上映9天的1.08亿元票房,也就勉强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同档期的其他电影,为什么是《默杀》率先点燃暑期档呢?

原因不难理解,其实《默杀》内容上的缺陷,恰恰是它在市场上的优势。在同档期电影中,《默杀》有足够的噱头,虽然社会热点议题众多,显得内容杂糅,但总有一个能踩中观众的兴趣点。况且对于不太计较内容逻辑的观众来说,能花一张电影票的钱,看多个犯罪类型片,是一件很值的事。

其次影片以“反校园霸凌”作为主线,展现了大量女孩被霸凌的残酷镜头,能激发观众对校园霸凌的反感和愤怒,并在主人公的复仇历程得到情感上的宣泄。校园霸凌也是一个在社会上有高关注度的话题,很多观众都在影评中提到了今年“3名初中生霸凌同学致死”的新闻,可见大众对此的不满情绪由来已久,电影则是一个宣泄的窗口。

最后,“复仇”几乎成为了近两年的流量密码。当善良得不到同等的回报,反而被欺压得更狠时,那么不计代价的复仇至少能获得片刻的爽感。这种爽感的背后,是人们渴望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正义,是借着电影发泄一把现实中受到的憋屈。去年的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今年的《彷徨之刃》也有类似的套路。所以观众总能在《默杀》中看到熟悉的影子,也许是某个影片里的人物,抑或是自己的内心。

不过要说明的是,虽然《默杀》在同档期电影中票房走势最强劲,但也只是矮子中拔高个,若是指望《默杀》来救市,这个票房表现还差得远。要知道去年同期的《消失的她》,这个时候已经在冲击30亿票房大关,并且带动整个电影大盘的票房增长了。可见今年的暑期档电影依然处于疲软状态,不知道是否能有一部真正的爆片来烧旺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