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在城市,也许对荒漠化非常陌生;你,也许到过沙漠,惊叹过广袤沙漠的壮阔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未了解荒漠化之前,小编也和大家一样,但直到最近看到北方区域受荒漠化困扰,越来越多的沙漠才意识到荒漠化现状的严重性以及它会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尽的黄沙,延绵不绝的沙丘,只有漫漫黄沙,点缀着一丛丛灌木,甚至连鸟都不愿飞过,人类更无法生存。这片“死亡之地”并非一动不动,一旦有机会便会将魔爪伸向周边地区,将原本植物繁茂的地区变成不适合植物生长的不毛之地,而这便是荒漠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绿色植被的不断减少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的国家和企业应该何去何从,是继续从环境中换取利润,用短期的经济增长来透支子孙后代的幸福?还是通过治理来延绵子孙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ASA极地轨道卫星捕捉全球植被覆盖情况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全球约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影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危害,全球陆地面积的1/4(全球干旱区、半干旱地区的70%)即35.92亿公顷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整个非洲北部,占全洲总面积的25%,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尽管如此,沙漠化的威胁还在不断增大。据估算,当地大约40%的土地都受到了影响,使得5亿人暴露在生活受到灾难性摧毁的危险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中国地区,截止到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中下游通辽市附近,是我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沙地,沙地面积达5.06万平方千米,它原来是科尔沁草原,但由于人们过度放牧,加上气候干旱,使得其由草原演变成了沙地。如今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1.9%速度在增加。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荒漠化的形成与发展原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少、干旱程度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荒漠、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

(1)荒漠与荒漠化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地区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2)荒漠化与沙漠化

荒漠化比沙漠化具有更广的含义,它还包括盐碱化、石漠化等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的现象。

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的景观。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1)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2)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3)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控制人口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为例)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且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了人口与有限的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典型水土流失区的对比

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

(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主要原因: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②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③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石漠化的概念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石漠化的分布地区

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由于地表水资源缺乏,常常出现“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的现象,其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区多岩溶洞穴、漏斗等,地表水容易漏入地下,流入地下暗河;而且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容易流失。

中国石漠化分布特征主要有:

1、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以我国为例,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81个县,国土面积仅占监测区的27.1%,而石漠化面积却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3.4%。

2、主要发生于坡度较大的坡面上。发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积达1100万公顷,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4.9%。

3、程度以轻度、中度为主。轻度、中度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总面积的73.2%。

4、石漠化发生率与贫困状况密切相关。监测区的平均石漠化发生率为28.7%,而县财政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18个县,石漠化发生率为40.7%,高出监测区平均值12个百分点;在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5个县,石漠化发生率高达52.8%,比监测区平均值高出2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石漠化的成因(自然+人为)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更多是人为因素所致。

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

1. 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 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4%,主要表现为:

1. 过度樵采;

2. 过度开垦;

3. 过度放牧;

4.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5.乱砍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漠化的成因存在区域差异性,不同区域下的石漠化有着不同的成因组合,有的因素影响较小,有的因素影响较大,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此外,需要特别认识到石漠化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态治理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当石漠化发展到极难治理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这相比以前的一切是更加值得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壤侵蚀是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狭义的土壤侵蚀仅指"土壤"被外营力分离、破坏和移动。在现代侵蚀条件下,人类活动对土壤幔蚀的影响日益加剧,对土壤和地表物质的剥离和破坏,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外营力。因此,全面而确切的土壤侵蚀涵义应为: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自然营力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分类

流水侵蚀

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潜蚀:是地表径流集中渗入土层内部进行机械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就是潜蚀作用造成的,另外在垂直节理十分发育的黄土地区也相当普遍。

沟蚀:沟蚀是集中的线状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侵蚀,切入地面形成侵蚀沟的一种水土流失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冲蚀:主要是指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搬运、沉积作用。冲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过程,冲蚀的标志是地表形成大小不等的冲沟,山洪和泥石流是地表冲蚀的极端发展结果。

溅蚀:主要是指雨滴溅落对土壤颗粒的冲击作用。在坡地,暴雨条件下,溅蚀作用很强溅蚀还往往是径流冲蚀的前奏,溅蚀可以改变表层土壤结构,有利于地表径流发展。

重力侵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力侵蚀是指斜坡陡壁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土石岩体在重力为主的作用下发生的失稳移动现象,一般可分为泻流、崩坍、滑坡和泥石流等类型,其中泥石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形式。重力侵蚀多发生在深沟大谷的高陡边坡上。

融冻侵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高寒地区,在一些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上,土壤含水量大或有地下水渗出情况下冬季冻结,春季表层首先融化,而下部仍然冻结,形成了隔水层,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成流塑状态,顺坡向下流动、蠕动或滑塌,形成泥流坡面或泥流沟。所以此种形式主要发生在一些土壤水分较多的地段,尤其是阴坡。如春末夏初在青海东部一些高寒山坡、晋北及陕北的某些阴坡,常可见到舌状泥流,但一般范围不大。

风力侵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比较干旱、植被稀疏的条件下,当风力大于土壤的抗蚀能力时,土粒就被悬浮在气流中而流失。这种由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就是风力侵蚀,简称风蚀。风蚀强度与风力大小土壤性质植被盖度地形特征等密切相关。此外还受气温降水蒸发人类活动状况的影响。

人为侵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为侵蚀是指人们在改造利用自然、发展经济过程中,移动了大量土体,而不注意水土保持,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侵蚀,增加了河流的输砂量。目前主要表现在采矿、修建各种建筑、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过程中毁坏耕地、废弃物乱堆放,有的直接倒入河床,有的堆积成小山坡,再在其他营力作用下产生侵蚀。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破坏土壤资源

由于土壤侵蚀,大量土壤资源被蚕食和破坏,沟壑日益加剧,土层变薄土壤侵蚀,大面积土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2)土壤肥力和质量下降,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土壤侵蚀使大量肥沃表土流失,土壤肥力和植物产量迅速降低。通过水土流失的土壤,一般是较肥沃的土壤表层,造成大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板结,土质变坏,土壤通气透水性能降低,使土壤肥力和质量迅速下降。

(3)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多种次生灾害。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失调恶化,洪、涝、旱、冰雹等自然灾害接踵而来,特别是干旱的威胁日趋严重。

(4)破坏设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水土流失带走的大量泥沙,被送进水库、河道、天然湖泊,造成河床淤塞、抬高,引起河流泛滥,主要表现在平原地区。同时大量泥沙的淤积还会造成大面积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由于一些地区重力侵蚀的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等经常导致交通中断,道路桥梁破坏,河流堵塞,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土壤侵蚀使大量坡面泥沙被冲蚀、运搬后沉积在下游河道,消弱了河床泄洪能力,加剧了洪水危害。

(6)淤塞水库湖泊影响开发利用

3.影响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治理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水利工程措施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生物工程措施

①方式:造林种草,绿化荒山,农林牧综合经营等

②目的:增加地面覆被率,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改良培肥土壤,提供燃料、饲料、肥料和木料,促进农、林、牧、副各业综合发展,改善和调节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③类型:

<1>以防护为目的的生物防护措施:如丘陵护坡林、沟头防蚀林、沟坡护坡林、沟底防冲林、河滩护岸林、山地水源林、固沙林等。

<2>以林木生产为目的的林业:草田轮作、林粮间作、果树林、油料林、用材林、放牧林、薪炭林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农业技术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