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军属母亲
周稀银
母亲20世纪30年代出生,在我心里,她是一位优秀的军属。
母亲跟父亲结合前,是台城国营粮店的营业员,于20世纪50年代随军,与父亲先后辗转于河北、北京、青海等地。1962年,父亲转业回到苏北家乡,“瞒天过海”地将自己连同母亲的户口直接落在了老家大队。据说,外祖母因此事气得一年多不愿搭理他。但自我记事起,从未听到母亲有关落户乡村的任何抱怨。
母亲随父亲在乡下一生活就是60余载,她的精力都被“分配”在照料儿女和家务事上。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即便不出家门,母亲也能变戏法地做出一桌好饭好菜,连别人家弃之不用的冬瓜皮,她也能做出三五种吃法,让劳碌饥饿的我们吃得饱吃得香。
母亲最自豪的是两段军属经历。第一段是20世纪50年代军嫂的身份。作为抗美援朝志愿军二等功臣、回国进入军校深造并被提干的军人之妻,母亲只要谈起父亲的当兵往事就如数家珍:父亲智炸敌地堡活捉美国大兵、荣耀参加在平壤召开的全军英模大会,以及后来归国时在部队遭遇地震和泥石流……随军近十年,母亲白天在军人服务社上班,下班了就围着锅台转。而在父亲遭遇不公或情绪暴躁时,母亲总能用她“一生从未与人红过脸”的人生智慧,一一加以化解。
第二段是我去当兵那时候。父亲反对我去当兵的理由不仅因为部队艰苦,而且他认为上面四个孩子相继远走高飞,最小的该留在身边。但母亲还是一意孤行地“安排”我去当兵,她最朴素的理念是——当兵锻炼人。而事实上,正是母亲的决定,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如今我已退伍30多年,但正是母亲的爱,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长。
龙年春节前后,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9岁。作为母亲,她养育5个儿女,辛劳一生;而作为军属,她看似默默无闻,实则功勋卓著。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