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7月6日,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聚焦“数字化引领教育强国建设”主题,举办“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暨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千校联盟成立大会”。大会上,来自全球各大高校的专家,针对AI教育如何落在一线教学中,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袁振国。本文图片均由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最关键的是能够落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能够在一线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起来、用得好、能见成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实验室主任袁振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亚历山大·西多奇。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国家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所所长Alexander Sidorkin(亚历山大·西多奇)以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出现的伦理风险为引领,针对如何检测识别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完成学业可能出现的“作弊”行为和使用边界问题,提出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评估风险的两个途径——一是选用更加科学的评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口头展示和考试、作品集评估、模拟和角色扮演、基于平时表现的评估、体验式学习活动、多次低风险的开卷考试、同行评审和团队协作等等;二是主张基于AI的积极教学法,即转向真实性评估,将AI使用于特定学科;培养学生创建指令,提高辨别性思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赵勇。

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美国堪萨斯大学杰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全球讲席教授赵勇提出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赵勇梳理了两个背景作为线索:一是20多年来教育的变革行动成效不佳,问题在于没有通过教育改革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空间;二是人的天赋具有差异化,而现有的教育体系将人的天赋过分地进行归类。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需要学生学到什么?其中多少是共同的,多少是差异化的?现有的学习安排是否合理,能否体现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差异?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作对人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学习的边界又有什么样的变化?”赵勇认为,创新创造创业“三创教育”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即以个性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边界的学习为主体所设定的教育,这应该是一种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学校以“三创教育”为路径,能够让学生发现自我的优势和兴趣,开始利用工具去寻找问题、修正问题、寻找答案,甚至利用人工智能创造新的答案。

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Steven Watson(斯蒂文·沃特森)用“破浪”“新一轮浪潮”形容英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跨越式的变化。他认为,在数字化的推进中,需要基于当地教育的需求以再行应用,同时需要关注到技术应用在法规、隐私等方面的挑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