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顾方舟瞒着妻子,将一剂可能会造成婴儿死亡的液体,偷偷灌进了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口中。

他含泪看着儿子稚嫩的脸,低声说道:“孩子,为了救数百万名婴儿,爸爸只能对不起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在江苏南通大规模爆发的“脊髓灰质炎”,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大多为儿童,466人死亡。

随后迅速蔓延,青岛、上海、济宁、南宁……一时间,全国多处爆发疫情,脊髓灰质炎如洪水猛兽,人人闻之色变。

顾方舟,曾在苏联深造的医学家,归国后面临的就是这一场前所未有的“脊髓灰质炎”灾难。

这种病,俗称“小儿麻痹症”,传染性极强,它主要影响儿童。

一旦染病,孩子们可能面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在当时,这种病无药可治,防护意识也欠缺,每年都有无数家庭因此陷入绝望。

面对这样的困境,顾方舟再次踏上求学之路,前往苏联学习疫苗研究方法。

在苏联,他得到了科学家的无私帮助,带回了未经临床验证的活疫苗样本。

他深知,这是挽救无数儿童的希望所在。

回国后,顾方舟日以继夜地研究这些宝贵的疫苗样本。

然而,就在试验的最后阶段,一只被注射疫苗的猴子出现了异常反应。

这让整个团队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和压力之中。

面对挫折,顾方舟又带领团队对疫苗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和完善,直到疫苗的安全性。

经过数次的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了第一批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虽然疫苗在成人身上试验成功,但成人和孩子的免疫力毕竟不同。

如何确保疫苗对孩子也安全有效呢?

在这个关键时刻,顾方舟咬了咬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1959年的一天,顾方舟瞒着妻子,将一剂可能会造成婴儿死亡的液体,偷偷灌进了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口中。

他含泪看着儿子稚嫩的脸,低声说道:“孩子,为了救数百万名婴儿,爸爸只能对不起你了。”

拿儿子做试验,他对风险很清楚,轻则瘫痪,重则死亡。

妻子要是知道了,不知会发多大的火?

那一刻,他的手在颤抖,心中的愧疚,让自己不安。

当妻子得知后,僵立在原地。她面色惨白,双眼空洞,泪水无声滑落。

微光映出她颤抖的身影,只见妻子紧紧捂住嘴,抑制着悲痛的哭声。

她无法理解丈夫怎么能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

然而,顾方舟却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我不会给孩子服用的。”

幸运的是,孩子服用疫苗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这一结果让整个团队如释重负,也让顾方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随后,其他研究人员也纷纷把自己的孩子带来进行试验,疫苗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1960年的春天,周总理是去缅甸访问的途中,路过昆明。

在云南省长的陪同下,来到了疫苗生产基地。

顾方舟对正在视察疫苗的总理说:“周总理,我们的疫苗如果生产出来,给全国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就可以消灭掉脊髓灰质炎!”

周总理听了,直起了身子,认真地问道:“是吗?”

“是的!”顾方舟拍着胸脯道:“我们有信心!”

周总理开心地笑了,打趣道:“这么一来,你们不就失业了吗?”

顾方舟也被总理的情绪带动起来,他紧张的心放松下来,说道:“不会呀!这个病消灭了,我们还要研究别的病呀!”

周总理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好!要有这个志气!”

接着在云南,顾方舟带领团队大量生产疫苗,并推广到全国各个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百万儿童因此受益,服用疫苗的城市发病率大幅下降。

这一成果让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和感激。然而,顾方舟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他发现液体疫苗不仅味道苦涩,而且保存和运输都极为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带领团队进一步改良疫苗,最终将其制成了糖丸的形式。

这一创新举措让孩子们爱上了打预防针的过程,因为他们知道打完针后就能吃到那颗甜甜的糖丸作为奖励。

顾方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他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的健康和幸福而努力着。

他的贡献不仅拯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和未来,也为中国疫苗研发事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1957年,31岁的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

直到2000年顾方舟作为代表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正式签下名字。

在2019年,顾方舟爷爷临终时留下了这样一句感人至深的话语:“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为孩子们研制出了一颗颗甜甜的糖丸。

我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顾方舟爷爷就是一座方舟,帮助孩子们,渡过了病毒的劫难。

挽救了不知道多少个家庭,多少个孩童,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这才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明星,对此您怎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