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1上海二手房交易量达三年新高,市场真实情况?

二手房成交量上涨主要是受517新政及上海版“沪九条”政策的影响,提振了楼市信心、带动了成交量的上涨,其中1、社保5年改3年,影响较大,扩大了购房的人口基数,2、降低首付比例,降低了刚需的上车门槛,400万内的房子,上车成本在100万以内,购房者可以加杠杆上车,3、放开外地单身人群在市中心购买二手房,也刺激很多刚需购买核心地段的总价较低的产品。成交房源主要集中在外环外区域的次新房及中心区域的老破小,总价方面,400万以内的刚需项目占比超过6成。

Q2上海部分区域出现了二手房提价,是否有区域结构性变化?二手房成交量上涨是否对一手房产生联动?

二手房市场整体仍然表现为以价换量,大部分都是低价成交,但是二手房企稳迹象也出现,就是折扣的力度在收窄,所谓的提价,只是在原来大幅度折扣的基础上,通过提价,来降低折扣幅度,并非从挂牌价的基础上,直接加价。

二手房市场热度上升,对新房市场有联动性影响,但是跟过去比有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卖掉二手房的人群并非向过去那样,还会冲到楼市购买新房,置换的需求仍然有,但是这种比例在下降。

Q3湖北襄阳发布盘活存量土地方面政策,按照“以需定购”原则,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允许采取“收回-供应”并行方式简化程序,办理规划和供地手续。对于未完成开发投资总额25%以上的出让土地,实施预告登记转让制度。此前是否有先例?实际层面经济账能否平衡?

这意味着我国供地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未来“以需定建”将是核心原则。在这个导向下,收回闲置用地可以实现三个目的,一是,闲置土地属于广义库存的范畴,回收长期闲置土地属于去库存,目的在落实4月份住建部的去库存战略;二是、能够加快保交楼保交付。部分房企因为资金链紧张问题,很多项目处于停工状态,不能及时开工,或者开工量达不到要求的就回收,在一定程度能够督促企业加快开工进度,尽快实现保交楼目的;三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使用效用最大化。当前楼市一方面面临住宅库存大的问题,同时还面临保障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通过闲置用地回收,用作保障房建设的话,相当于把住宅的库存直接填补作保障房的缺口,实现双赢。

《闲置土地处理办法》对于闲置土地界定和闲置处置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一般执行较为宽松,有些开发商通过阶段性开工的模式,拖延项目开工进度,所以真正实现回收的土地并不多,湖北给出了投资进度的要求,不满足条件就回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开了先例。政策规定超过2年闲置就会无偿收回,回收可以有几个方面的用途,一是再转让,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二是,回收后划拨为保障住房,这样可以保障房的成本,更好实现产品打造。

Q4如何看待近期某港资房企加速处置非核心资产的动态?港资大型房企一直奉行低杠杆的运行模式,如今频繁处置非核心资产,是否与此相关?

第一、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新模式,新发展阶段,大环境的变化对房企发展战略、运营模式,资产价格都有较大的影响;高杠杆高负债战略适合在行业快速上升期,债务驱动发展模式比较明显,一般通过高周转以及借新还旧的模式来解决到期债务问题。目前行业已经进入低周转阶段,现金流大幅下降,企业发展战略调整是必然;

第二、从资产的角度来看,在新阶段,资产重构趋势明显,资产普涨阶段已经过去,资产价值分化,有些资产有缩水的迹象,及时处置部分资产也是在做资产价值管理;

第三、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每个公司都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尤其是存量债务中还有一些属于高成本债务,需要通过偿还债务,降低杠杆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负债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包括对投资人的分红派息状况。

Q5为何港资房企的负债率要普遍低于内地房企?港资房企的低杠杆的运行模式,对内地房企是否有启发?

港资企业经历过香港的房地产周期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倾向稳健发展,同时, 香港房地产很早就进入到存量市场阶段,存量市场更侧重在运营能力和资产管理的能力,轻资产的模式以及风险厌恶型偏好,所以港资房企负债率都偏低。

港资低杠杆对内地房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近两年我国也进入到慢周转的存量市场发展阶段,增量空间收窄与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不匹配,同时,向轻资产模式转型也是必然趋势,这些都要求企业负债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中的观点、分析和研究结果等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金融或其他建议,投资者或者读者有责任自行做出决定,并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