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区图书馆信息资料室,有一处“秘密花园”,收藏和展陈着3300余册各领域崇明籍人士的著作,成为区图书馆的馆藏特色之一,也见证了优秀的崇明人在各领域留下的闪光智慧。一起去看看~

在位于区图书馆三楼的信息资料室内,记者看到贴着“崇明籍人士著作”标签的两列书架上,相关著作按照人物姓氏整齐陈列,涵盖文学、医学、地质、建筑、化工、机械、航海,以及书画、摄影等各行业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书籍陈列架比肩处,记者看到,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樊发稼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研究成果等书籍有百余本,这些著作是他对我国当代儿童文学事业发展和繁荣作出的瞩目贡献。抬眼看去,我国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朱显谟的80余篇论文放置在另一端,这些珍贵的资料里,凝结着他在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中的心血结晶。还有中国基建投资理论权威黄汉江,诗学、美学、美术史论学者盛东涛,当代著名作家徐刚、赵丽宏等众多领域的崇明籍专家和学者的慷慨捐赠。一砖一瓦,聚沙成塔,形成了现今区图书馆“崇明籍人士著作”展陈的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樊发稼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樊发稼作品
徐刚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刚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东涛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东涛作品

区图书馆信息资料室工作人员王妍介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崇明区图书馆不断坚持地方文献收集,其中“崇明籍人士著作”收集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著作的来源有区图书馆自行采购和社会人士捐赠两种。自行采购的书籍主要是本地各部门出版编辑的专题汇编,比如关于崇明区历史研究的专著、崇明历史人物故事等;社会个人捐赠的书籍则范围更广、种类更多,有小说、散文、主持编辑的各类辞书、教辅、在各类期刊发表过的论文,还有个人画集、书法集、摄影集和个人藏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捐赠记录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捐赠记录卡

值得一提的是,在“崇明籍人士著作”收集过程中,区图书馆还收藏了一些个人整理、编纂、打印的家族谱系,这些家谱成了对地方文献研究的一种珍贵补充。王妍介绍,去年区图书馆收到一份来自竖新镇范家河沿地区群众自行编纂的《范氏族谱》,这本家谱共248页、4万余字,图文并茂,记录了范氏9字辈、600余名后世子孙。这本家谱送来后不久,就有一位外省的群众闻讯赶来查询,试图在当中寻得自己的本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图书馆收藏的个人捐赠的《范氏族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图书馆收藏的个人捐赠的《范氏族谱》

除了崇明籍人士的著作,区图书馆信息资料室还收到了一些崇明籍人士捐赠的个人珍贵藏书。沈天佑,崇明竖新镇人,是我国著名的红学家、文学史家、文学理论家,他生前多次将自己的珍贵藏书捐赠给崇明区图书馆,为家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记者在区图书馆资料室看到了这些藏书,翻看时还发现许多书的页面上都留有沈天佑先生阅读和研究时的批注和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天佑捐赠的个人珍贵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天佑捐赠的个人珍贵藏书

大浪淘沙,洗尽铅华。江海孕育之下,崇明岛不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而且文脉流长、俊杰辈出,历史上就涌现出沈廷扬、沈文镐、李凤苞、曹炳麟等不少著名人物。近代以来,崇明济济人才更是层出不穷,区图书馆的这些“崇明籍人士著作”,就见证了他们在工业、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熠熠光芒。

想要了解这些“崇明籍人士著作”的市民,可以在工作日前往崇明区图书馆三楼信息资料室登记查阅。崇明区图书馆也衷心欢迎广大崇明籍人士捐赠个人著作,共同将这一特色馆藏建设得更好。

记者:李琳

编辑:李琳

责编:李琳、陆海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