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新”提“质”需回答好三个问题

□ 崔占峰 王青正

当前,新质生产力正在我国各地、各领域实践中加速形成,显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支撑力和强劲推动力。据报道,当前,北京已形成“南箭北星”的航天产业布局;上海正成为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五大未来产业的先行区;天津则依赖新能源全链条产业链的构建,努力打造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高地。显然,各地因地制宜,加速产业调整优化甚至重新布局,目的在于加速形成自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对优势。山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集中爆发时期,如何形成生产力的“新认识”?如何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新速度”?如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高度”?这三个问题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

新认识:抓住两个“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构成,后来马克思又指出“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明确了科学对形成社会物质生产力的重要性。邓小平则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贡献提高到了新的认识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科技发展观的第三个认识高度。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逻辑是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加速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更新(包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产业的培育)。

所以,理解“新质生产力”,简单讲,就是两个关键词,一则“创新”为起点,二则“产业更新”是载体。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环节在于完成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惊险一跃”,即将科技创新成果融入微观层面不同的产业和产业链条中,进而驱动传统产业的更新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最终形成具备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系统性、规模性、精准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提供产业载体。新质生产力作为社会生产力,散在于具体的产业、行业和各类企业,这些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是否提高是评价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参照。山东应在这一新认识的前提下,着重用好“创新”和“产业更新”这两只手。

新速度:用好一支“催化剂”

一方面,由于马克思是在抽象意义上理解生产力,所以他讲到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时,一开始还没有与具体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结合。劳动者能提供劳动力,劳动力能使用劳动资料并作用于劳动对象,这是形成社会生产力的一般机制。具体到企业,则是生产要素和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全面创新系统工程,不仅对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更新,还要通过创新要素之间结合方式、结合比例等,形成更高效率的“新质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以适应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所具有的超大算力和超强连接力的技术属性。企业的创新系统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创新制度设计、创新劳动者数字素养的组织和培训方式等等。

另一方面,产业更新由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更新实现,生产力的要素更新则由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所引起。目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数字应用程序不断被编辑,各种数字应用的场景不断延展,已经不同程度地被各类生产要素所吸附,生产要素的数字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一变化直接催化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种产业更新的路径,二者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促进生产工具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推动劳动对象由具体的自然物向虚拟的数据要素转变,充分释放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活力。山东应重视新质生产要素的培育和积累,利用好数字技术这支催化剂,形成产业更新的山东“新速度”。

山东是我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这是山东省的工业产业特色,也是我省引以为豪的地方。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些工业企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达到七成,这会增加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难度。如何使其转化为新一轮生产力革命中的竞争优势,需要分类施策,共享“数字”红利。一是充分释放领头企业的“带跑”效应;二是充分发挥上、中、下游不同企业之间的“握手”效应;三是充分利用产业、企业地理集聚中的“聚合”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四是要重视积“地方性工业”和“乡土工业”的特色效应。比如,山东的吉他小镇、曹县农民的电商创业现象都值得重视和研究。

新高度:锚定“数据”新要素

通过传统产业更新以获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速度,这是山东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必须重视生产力中类似“数据”这样的新生产要素的利用。传统要素的更新以及新要素的形成和加入,将大大拓展生产要素的内涵和外延。新技术的运用、新要素的发现和利用,最终将促成新产业的生成,引起产业引擎的迭代,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度。

数据作为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已被公认为独立于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型生产要素。它们分布于广义生产的大部分过程并发挥积极作用,如,生产环节通过数据流动和共享,可以提高效率;流通环节,利用数据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延展时空向度;消费环节,利用大数据可以把握消费者的偏好信息,提供个性化消费服务。数据要素上述功能的实现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这将大大增强对数据处理能力的依赖。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运算力和连接力技术革命的产物,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布局算力中心建设,包括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深圳中心、长沙中心和济南中心等等。未来全国还要建更多的超算中心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山东不仅要利用好超算互联的已有优势,增强竞争优势,还应积极布局超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与超算相关的产业项目,在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的延伸方面做文章。

此外,数据中心是耗能巨大的部门,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中国的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相当于一年要用掉两个半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每个数据中心平均每天要耗水401吨,约合10万个家庭的每天用水量。数据中心不仅面临节能瓶颈,还伴生降温困境。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山东应利用核电、风电和海电的独特综合优势,形成推动数据中心和未来能源产业协同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为未来全国超算中心提供低成本、绿色能源支持的能源产业。

不仅如此,数据成为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时,还需进一步解决与之联系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如,数据要素如何流通?数据要素如何定价?数据产生的收益如何分配?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据市场原则,让市场对数据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推动数据要素的有效、有序流通。因此,山东不仅应积极布局与数据处理、数据资产化、数据流通等相关的数据产业,更要积极完善多层级的数据市场交易体系,实现政府主导的场内数据交易市场和企业主导的场外数据交易市场协同发展、一级数据要素市场和二级数据要素市场的合理竞争,推进数据要素全面流通的国内大循环。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