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仙区基层中医师使用AI问诊。绵阳市卫生健康委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直卫生健康系统在中山大学开展高层次人才招聘。绵阳市卫生健康委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阳市中心医院开展川西北首例放射性核素配体治疗。绵阳市卫生健康委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阳市中心医院开通检查自助签到服务。绵阳市卫生健康委供图

在新时代卫生健康领域,当医疗服务与新质生产力碰撞在一起,会迸发怎样的火花?用“新”提“质”,绵阳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绵阳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锚定加快建设成渝医疗副中心的战略目标,聚焦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前沿,不断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以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促改革、抓创新、惠民生、保稳定,切实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级,持续擦亮绵阳“健康底色”、提亮绵阳“幸福成色”,奋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特色医疗 科技创新提“质”

6月12日,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e-flash放疗系统型检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中玖闪光在放射治疗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该系统采用全球领先的电子FLASH放射治疗技术,以超高剂量率照射(>40Gy/s)的独特优势,在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显著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这一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高放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

中玖闪光在放射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只是绵阳持续深入推进核医疗发展的缩影。绵阳市加快发展核医疗产业,将其作为八大新兴产业强力推动。2021年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在绵阳成功研发生产、2021年全国地级市唯一的国家卫健委核医学技术应用转化实验室落户市中心医院、2023年绵阳研发制备的碘-131化钠口服液等营收过亿元,绵阳在医用同位素原料供应、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FLASH等核医疗装备研制、核医学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已系统集成,形成显著的比较优势。

绵阳依托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计划建成国内领先、走向国际的核医学创新研究中心,紧紧围绕“医教产学研养”战略布局,培育绵阳市核医疗产业高端应用场景。目前,绵阳市的核医疗医院项目已完成初期建设,将于2024年年底挂牌运营,计划打造核医疗技术诊疗服务平台、核医疗技术应用展示平台和创新研发示范平台、核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平台多个核医疗平台,为医疗服务改革储备创新力量。

目前,绵阳已建成市中心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科学城医院3个核医学科,均配备PET/CT和SPECT/CT,成立了核医学专委会和核医学科质控中心,对各医疗机构核医学科进行专业监管指导,确保规范有序开展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绵阳核医学科设置数量优于西部同类城市,居川北之首、川内前列,力争2025年区域内实现“一县一科”,提升肿瘤专科疾病防治能力。同时,全市各三级医院正有序加强核医学医师、技师、护士培养,通过派员到华西进修、特聘发达地区核医学专家、引进核医学专业人才等方式,建设国家级贯通式一体化核医疗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全国核医疗领域高端人才聚集地。

打造智慧医疗 信息赋能提“质”

近日,在游仙区上线试运行的四川省首个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让人眼前一亮。该系统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融入上百位全国名中医的经验,拥有“覆盖六经、八纲、臓腑、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类型”的庞大知识体系,能为医生提供“症-证-理-法-方-药”六大模块步进式引导。中医AI辨证论治系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游仙区基层中医服务能力,保证了诊疗的普适性和实用性,也为中医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仅在游仙区,绵阳市全域正以信息化赋能智慧医疗建设,让绵州大地遍开“智慧医疗之花”。绵阳市中心医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病历质控、辅助阅片、辅助诊断、智能导诊等服务;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医院推行5G+急救,结合远程诊疗等技术,实时掌握患者生命体征,实现急救患者“上车即入院”,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绵阳四0四医院向复诊患者推出复检项目自助开单,免去从挂号到检查之间的6个诊疗环节;游仙区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家庭医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由之前的93.5%上升至96.8%。

近年来,绵阳市多措并举加强智慧医疗建设——建成了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中心,老年健康、母婴保健、远程诊疗、卫生监督、无偿献血等为依托的“1+N”全民健康信息化体系,汇集健康大数据55.6亿条;建成智慧医院18家、互联网医院13家、信息互联互通水平达四级甲等机构6家,均位列全省地级市第1;全面推进远程诊疗服务,建成市级医联体5个、专科联盟16个、远程医疗协作网21个,全面接入全省“5G远程一张网”,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全覆盖。

2023年,绵阳市在国家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地级市第11位、西部地级市第1位。

推动“微改革” 服务群众提“质”

“感觉近段时间看病是比以前快了,手机上就诊信息推送及时且比较准确,挺不错的。”市民张女士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后,连连感叹。为提升患者“就诊”速度,医院通过微信推送倡导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就诊,挂号成功时和就诊前一天点对点推送提示信息,设置院内提示牌提醒患者按预约时间就诊。

2024年,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聚焦“三快、四优、五好”,全流程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三快”是指就诊快、检查快、入院快;“四优”是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优、“信用就医”优、“一次挂号管三天”优、“智慧服务”优;“五好”是指门急诊设置好、咨询服务好、预就诊服务好、诊疗服务好、随访服务好。

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实打实的举措积极回应群众就医所需所盼,切实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全面推广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提供的分时段预约诊疗时段精确到30分钟以内。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签到、二次叫号、复诊叫号、候诊提醒等诊前流程机制,减少患者等候时间。目前,全市已有13家三级公立医院建成“一站式”入出院服务中心,8家三级公立医院提供“预就诊”服务,4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为15.43分钟。全市92%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常规临床检验项目压缩到30分钟以内;100%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常规X线检查检验平均报告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95%开展CT、MRI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常规检查平均报告时间少于24小时。

近年来,绵阳市以“微改革”赋能医疗创新,实现惠民利民便民。全面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线上线下累计互认检查检验结果超33万次,直接节省医疗费约4600万元;率先在全省上线区域性信用就医平台,为全市参保群众提供“先就医、零排队、后付费”的信用就医结算服务,累计服务4.1万人次,患者就诊缴费时间缩短60%以上;创新开展“万名医护走基层——一村一月一义诊”行动、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举措,推动医疗服务资源下沉到基层;推行“一次号管三天”,累计为34万名复诊患者减免挂号费434万元。

培育高层次人才 智力支撑提“质”

高层次人才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医疗卫生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绵阳市依托中国科技城的独特资源优势,坚持引进、培育、用好人才“全链抓”,注重高端、骨干、基层人才“系统抓”,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队伍。

成立5支市直属医疗卫生机构引才“先遣队”,20名引才“联络员”直接对接知名医学院校。建立引才“直通车”,完善党组织书记直接抓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开通人才招引“绿色通道”,打通校地人才科研合作渠道。用好用活科技城“人才十条”新政,开展对口专业测评,实行个人科研和临床履历分析等,绘好卫生健康人才“成长轨迹”。2023年,全市卫健系统签约引进博士34名、硕士400多名,并首次实现从清华、协和引进博士人才,全系统博士总数已突破140名,该市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

精心育才,提升人才队伍质效。实施“骨干人才提能”工程,灵活采取“外培+内育”模式,大力培养中坚骨干。开设华西“绵阳班”,选送110名优秀骨干“外培”提能充电。举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现代医院管理职业化等培训班30余场次,“内育”人才6000余人次。邀请150余名头部医院专家为该市青年骨干医生提供“走上门”的前沿医学理论和临床诊断案例。发挥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省级医学平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作用,吸纳国家杰青、优青等16名国字号专家来绵驻点工作,带来最新理念、最新做法、最新技术,促进卫健人才成长、加速创新人才培育、提升医学研究能力。

精细用才,营造良好留才生态。完善卫健人才“服务员”制度,召开高层次人才工作会,为博士人才发放“荣誉卡”,成立系统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着力营造出“拴心留才”的工作生态。

“下一步,绵阳市将用好国家卫健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大力推动核医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加快建设核医学医院,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绵阳卫生健康工作特色的向‘新’求‘质’路子,为加快建设成渝医疗副中心,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拼搏奉献、聚智聚力。”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晓林表示。(吴寿贵、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