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丁克至上”的时代,曾经“一床难求”的妇产科,似乎已经成了过去式。上海一家医院,更是从一晚上八个剖腹产,演变为了现在的“无人光顾。”

新生儿不断下降,老人化不断加重,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生”了呢?

“空荡荡的妇产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6号,一段关于汪栗(化名)的采访,火上了热搜。

作为上海三级医院的主治医师,她从事产科工作已有三十多年。但和以前一晚迎接八个小生命到来的境遇不同,现在的产房却是冷冷清清。

按照她的猜测,如果一直照着这个架势持续下去,怕是整个科室都会被取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栗口中的“架势”是什么?那就是上海乃至全国产科日渐冷门的现状。

要知道其所在医院,曾经一个月能接生400多个新生儿,如今一个月也就七八十个,一度人声鼎沸的产房现在常常一片死寂。

而酝酿关闭产科大门的情况也并非个例,实际上近些年以来,已经有多家医院取消了产科分娩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新生儿数量的不断降低,可以看到的是,在未来的发展中,跟其有关的行业一定会遭到极大程度上的冲击。更严重的是,一旦这种情况长年累月的持续下去,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是板上钉钉的存在。

这样恶性循环之下,必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2023年来讲,全国新生儿出生的人数,也仅仅只有902万人。
那么,导致生育率不断下降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
如今这个“大势所趋,”真的有办法能够解决吗?

“不是不愿生,而是不敢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之所以现在新生命的数量越来越少,除了个人观念的转变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现在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生育成本。

就光说两个人的结合,除了房、车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存款来操办婚礼。

这不菲的开销,也成了双方感情的“拦路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是最终二人成功走入了婚姻殿堂,但沉重的生育负担依旧让其不敢生,从而被迫成为丁克一族。

毕竟一旦决定要孩子,那便是花钱如流水的开始。

但在前期的基本检查,各种乱七八糟的营养费之外,孩子后期的学习支出,也是不小的开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抚育费用之外,住房问题也是阻碍多数年轻人生育的重要原因。随着房价的不断高涨,购置一套合适的“学区房”实在是“难于登天”。

而且随着现在年轻人责任心的增强,许多人都害怕自己不能给孩子一个比较好的将来。

为此,他们直接选择了“拒绝生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如今年轻人的婚育观念也发生了明显转变。越来越多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开始追求自我,不愿将生育作为必由之路。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理,似乎已经逐渐成为了这个高压社会的主流观念。

可随着现在的生育率逐渐下跌,老龄化却是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那么到底该如何让当代年轻人,完成不敢生到愿意生的心态转变呢?

“打破僵局,迎接新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想打破现在的僵局,就必须从源头上减轻因为生育带来的沉重家庭负担。

读得起书,上的起学,便是大家需要的最基本的“敢生”条件。而且在减轻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可以不断加大补贴力度。

毕竟只有让人们感受到真正的改变和眼前的实惠,才能完美解开家庭生育的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基本条件之外,产妇的合法权利也应该得到更大程度上的重视。

从而让她们打消“生了孩子,便无法工作”的念头。

在日常生活中,加大普及孕产期和哺乳期场所,为母婴提供无障碍环境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女性生产的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也可以通过调整生育政策,适度放开生育限制,为人们提供更多生育自主权,以此激发生育意愿。
当然,这些举措无疑都需要大笔财政资金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种“健康”的生育模式,解决的除了是新生儿减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乎国家的百年大计。

毕竟只有拥有更多的年轻人,才能为祖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笔者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生育率持续下降,现在这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但正如咱们所了解的那样,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局面,说白了还是现实生活的压力。然而要真的想彻底扭转这一局面,也需要有关部门与民间的通力合作,既要从制度层面为生育保驾护航,同时也要加强公众生育理念的正面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如果这一切的现实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你愿意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