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年心血凝结

400多万字展现中国新闻理论研究

新闻十论如何著成?

科技如何影响

新闻业新闻学理论研究

为什么说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

建构 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邀请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第一辑

新闻十论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保军

探讨以上问题。

(文末有小彩蛋

杨教授对青年学者有哪些建议?!)

视频时长:23:20

新闻十论

杨保军教授著作《中国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新闻十论关注我国新闻学基础理论范式的构建,共11本著作被纳入“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第一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保军

1962年10月生,陕西省富平县人。 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7),教育部第二支持期“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22),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支持计划”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大华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2021),中国人民大学师德标兵(2021)。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国际新闻界》副主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新闻传播学

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以集纳众智、会通经典、观照前沿为宗旨,汇聚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智识成果,力图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中国新闻传播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的思想创新与理论突破。

第一辑囊括15种,共计500余万字,按照源流历史—理论建构—实践创新的逻辑,遵循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角度,各卷本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体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面向与焦点领域》阐明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科学性和实践创新策略,《中国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新闻十论”关注我国新闻学基础理论范式的构建,《中国特色出版管理体制研究》总结分析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出版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中国互联网视听传播史》观照当前视听文化景观发生的变化,《大舆论观与国家治理创新》聚焦新时代舆论学研究体系建构和国家舆论生态治理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专题

即刻入手

杨保军教授给

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纯净的灵魂,无欲则刚。欲望不能太多,欲望太多,最后就把自己消解了。

第二,稳定的兴趣。做学问这个兴趣要相对稳定,因为大部分人不是天才,也不是鬼才,大部分人是中才,中才想要成就自我,靠的就是细水长流,靠的就是一以贯之,所以兴趣要稳定。兴趣稳定了之后,围绕这个稳定的兴趣,不断地追求可持续性发展。

这个我可以以我自己为例来讲,比如《新闻事实论》延伸出来《新闻价值论》《新闻自由论》《新闻真实论》,它有内在的基础性的关系,就是有一条红线,它贯穿在其中,是可持续的。

做学者千万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方先生不是讲要挖深井爬高山吗?你到处挖井,每一个井都不出水,爬到半腰里边又下来了,永远征服不了一座峰。但是你走得慢,歇也可以啊,今天走不动了,歇一歇,半山腰里歇一歇,明天再走,走不上去再歇一歇。我走的时间长点,我最终还是能够上去。所以要有稳定的兴趣,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年轻人,最初选择的领域。

比如涂凌波,他要研究中国新闻观念,我说中国现代新闻观念的起源、中国现代新闻观念的演变与发展、面向未来的中国新闻观念,我说只要你把这三部曲成就了,你就给中国新闻学做出来其他人没有做出来的贡献。我说你要坚守这个阵地,直到战死,你就能够成就自己,英勇地牺牲。

李泓江的口号就是我给他提出来的——走向生活世界的新闻学。其实在24年前,我的博士论文的最后一章,就叫做“新闻事实世界与新闻符号世界”,讨论的就是新闻世界问题。那么现在的新闻世界,实质上我提出的就是它是由日常新闻世界和非日常新闻,就是我们说的专业新闻和生活新闻共同构成的完整的新闻世界。但我们的新闻学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什么呢?主要研究的是职业新闻、专业新闻,互联网一下把这个打破了,使我们充分注意到了职业新闻、专业新闻之外,还有另外一片天地。另外一片天地是从古到今都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对它研究得很少。所以,生活世界中的新闻或者叫做日常生活新闻研究得不够。

我给我的博士泓江说,你只要把这个做下去,你就独占一个重要领域。

从前年开始我也在做一个系列:日常新闻与生活交往,日常新闻的公共化,职业新闻的私人化。所以学生要因材施教,要找到他的一个点,要追求可持续发展。

第三,致远的宁静,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细水长流。

第四,持续的实践。这个持续的实践,主要指的当然是学术实践。你要不断地观察、要不断地阅读,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写作,写作是写作练出来的,就像游泳是游泳练出来的。

有的人说一辈子成就一本书,可能最终那本书是你一辈子的成名之作,不是说你一写就成了一本成名之作了,那一本书可能是30万字,但是你可能前面写了多少,写过300万字,这么个关系,所以叫持续的实践。我特别强调持续的写作,写作是练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