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2021年2月,教育部正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根据前不久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专业代码:130103T)属于“艺术学”之下的“艺术学理论类”。

截至2024年6月,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河北美术学院、晋中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大连工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21所高等院校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

以下是手艺君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请以学校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会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策略进行调整。如果您需要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建议直接访问各大学的官方网站或联系招生办公室进行确认。

本专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基本理论和较丰富的艺术学理论、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知识,通过参与民间音乐艺术的表演、调查与保护、文化遗产管理实践体验,培养具有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力,毕业后可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鉴定、评估、研究、转化、开发等实践性、管理性工作的专门人才。

“非遗保护”属于国家急需人才的培养专业,具有宽阔的就业前景。随着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国内对非遗保护专业具有表演、科研和创作能力的高端人才需求也呈持续快速的增长趋势。

学生就业范围:

1、政府文化与旅游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

2、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教学、研究人员。

3、各级各类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媒集团。

4、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出版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栏目和出版项目的编辑人员。

5、其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融媒体及文化产业策划、演出与管理等技术岗位。

院·校·风·采

中央美术学院

2023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这一专业以“最年轻的学科和最古老的事业”为己任,关注人类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进程中承担起文化传承发展的大学使命,注重实践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专业以世界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研究为基础,以全球化时代科技、文化新问题为前沿,秉承“从研究到应用、从学术到艺术”的原则,大力发展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的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为社会培养兼具深厚传统文化修养和时代眼光、“双创”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非遗保护专业人才,具备全面、透彻、坚实的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文化遗产的规划管理、调查记录、传承研习、展示传播、研究评论、创意策划、交流合作、跨界融合与新兴产业等相关方面的工作。

北京联合大学

2023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本专业涉及文化、历史、艺术、社会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关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旨在培养立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和方法,运用艺术学、民俗学、管理学等知识和技能,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保护管理、营销策划、创新转化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学理论基础、中国传统色彩、中外工艺美术史、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策划与管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与申报、民间美术学、民间工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非遗保护案例与分析、北京民间工艺美术概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文化政策与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文献阅读与写作、学位论文指导。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文化部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政府机构从事相关工作;参与国际或国内非政府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工作;在博物馆、图书馆、研究院所等单位从事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在学校教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或在培训机构担任咨询顾问;在新闻媒体、出版机构等单位从事文化遗产传播与推广工作;在旅游公司或旅游景点从事文化遗产解说与导游工作;为企业提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咨询服务。

河北美术学院

2021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依托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着眼于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与文化建设,在充分继承河北民间艺术、长城大运河文化、燕赵中山古国文化、太行山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辐射全国。坚持践行“盖大楼、请大师、铸大爱”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专业与科技融合,教学与产业融合,课堂与项目融合”,形成“非遗理论与非遗技艺实践双向教学,学科发展与现代科技融合,专业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

课程设置:形成丰富多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目前核心课程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法规与政策、非遗数字化保护技术、非遗文创设计、非遗申报应用与写作、传统工艺传承实践、新媒体品牌策划与运营等专业类课程。

晋中学院

2022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晋中学院积极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旨在通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对非遗有深入了解和热爱的人才,‌从而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晋中学院在非遗保护和教育方面的努力不仅限于专业设置。‌学校还通过将非遗项目引入课堂,‌邀请传统武术、‌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戏曲、‌传统医药等项目的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以及组织研学机构、‌传承人、‌专业教师等多方协同,‌基于不同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为其“定制”课程,‌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非遗传承的育人价值。‌

山西传媒学院

2022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山西传媒学院教学特色鲜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有多个传媒相关的专业,紧跟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长期以来,学校主动对接传媒行业与地方需求,以省“1331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了5G+超高清与5G+XR应用研究、山西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研究、祁太秧歌艺术传承研究、戏剧影视学术研究、创意设计与品牌传播创新研究,为传媒行业发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地方经济与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022年,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播中心”,进一步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更好地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彰显山传担当。

大连工业大学

2022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本专业是2022年获批设置的东北地区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的跨学科师资队伍,依托“辽宁省艺术设计与科技融合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艺术与科技重点实验教学中心”和“辽宁省艺术与科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立足东北和全国非遗人才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非遗学科理论功底和跨专业、跨学科意识,掌握系统的非遗创新实践能力,能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设计领域的保护、传承、创新开发、产业服务、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并具备自主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1)跨学科交叉融合性。涉及艺术学、文学、民俗学等传统学科以及社会学、信息学等现代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跨学科综合性的专业体系。(2)知行合一创新型。校企合作重实践的教学体系,以及强化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3)服务地方应用型。立足东北,面向全国非遗人才需求现状,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旨在培养能够在文化机构、旅游部门、博物馆及文化传媒平台等机构从事理论研究、项目申报、规划设计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地域文化复兴和文旅经济发展。

南京艺术学院

2021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2009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本科专业,下设“城市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专业方向,是全国艺术院校中最早开设从艺术学视角下研究文化遗产(非遗)保护本科专业的艺术院校。2022年,以美术学(文化遗产研究)专业方向为基础,成功申报备案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独立专业,于2023年正式招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本科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硕士。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艺术素养、同时掌握“一门保护理论+一门技艺”的非遗保护综合性人才为目标,教授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非遗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一种以上传统美术、工艺或音乐方面的艺术专业技能,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文化管理机构、旅游部门、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及各类非遗保护机构从事理论研究、遗产项目调查立项申报、发展规划设计、非遗文创设计、非遗项目管理等工作。

浙江师范大学

2022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浙江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是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新设专业,依托国家非遗保护战略需求,培养具有优秀的人文和艺术素养,宽广的视野和创造性思维,有坚实跨学科理论基础,熟悉非遗政策与法规,掌握各类非遗保护、管理、运营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安徽艺术学院

2021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安徽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需求,立足安徽、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培养有理想、有爱国主义情怀、有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跨学科知识技能及可持续发展潜能,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艺术理念,具备非遗资源调查与项目申报、保护与传承、推广和美育等方面的管理运营能力,具备田野考察、策展与编辑、文创设计及信息化表达交流方式,能够在非遗保护、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研究、技术、设计、文化产业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我国新时代文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针对不同生源有一定的侧重点。每个班级从以下课程中选择7-8门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传统装饰设计与应用、设计表现技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与政策、非遗数字化保护、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徽州传统雕刻设计、摄影摄像、传统工艺保护专题研究、艺术民俗学。

山东艺术学院

2022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山东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始于2010年设置文化遗产本科专业方向,2023年向教育部成功备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2024年正式招生。

学校坚持立足高等艺术院校特点、发掘传承地方文化传统、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教学科研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形成以艺术史和文物艺术品研究为中心,以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为内容,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一方面通过概论课程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课程掌握相关保护修复、调查申报及应用管理方面的技能,从而使学生达到在文化遗产(含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及保护业务部门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要求。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22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转化与管理,培养既系统掌握扎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又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转化的基本技能,聚焦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用型人才。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2021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2021年获批的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立足中原地域特色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紧紧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将专业立足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前提下,从文化溯源立根,理论架构创新,实践活化传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活的场域应用。该专业自2017年起与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0年成功申报中国陶瓷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并投资600余万打造行业一流的陶瓷实训基地,引进资源建立学校第一个专业艺术馆——“中州陶瓷艺术馆”;与中原珠宝设计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与河南梦祥纯银制品有限公司深度校企合作,成立“梦祥珠宝设计研究中心”;积极对接国家古籍修复中心,申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传习所,对文化产品设计专业内涵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广西民族大学

2021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2022年9月,广西民族大学迎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本科生47人,2023年招收28人。2024年该专业获批为校级微专业。广西民族大学整合学校资源,以艺术学院作为办学主体,从筹建、申报并获批、正式招生进行培养等各环节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新文科背景下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的具体践行。

四川音乐学院

2021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四川音乐学院注重非遗保护和传承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推动非遗工作,‌学校以民族音乐系为非遗工作建设主体,‌尤其注重民族器乐非遗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凯里学院

2021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凯里学院立足于黔东南,面向贵州文化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坚定政治方向,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能力的人才。学生毕业五年后,预期在非遗保护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出版机构、科研机构、中小职校、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开设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括号内为教材)有“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化人类学”(《人类学概论》,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开设的部分专业必修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与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资料汇编》,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编,文化艺术出版社)、“非遗田野调查理论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王文章著,文化艺术出版社)、“非遗口述史理论方法与实践”(《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冯骥才主编,华文出版社)、“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黔东南国家级非遗项目知识普及读物》,粟周荣著,云南人民出版社;《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体广电旅游局编,贵州民族出版社),开设的部分专业选修课有“黔东南民族民间经典传统工艺”(《黔东南苗族侗族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教程》,彭咏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与创新”(《黔东南苗族侗族服饰及蜡染艺术》,吴安丽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苗侗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与创新”(《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邰光忠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2021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依托其自身师资力量和多年来在非遗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于2022年3月成功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同年9月首次招生32人,开始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生的培养。2023年9月招生39人,目前在校本科生共计71人。

在理论课设置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形成了公共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双创课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其中,“公共课”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制定;“专业课”模块则针对本专业的特点设置,为非遗学原理以及非遗保护的专业基础性课程;“选修课”模块则针对性地根据专业方向设置系列课程,形成专业方向教育教学的系统性特色。主干课程有《文化遗产学》《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化保护》《贵州艺术史》《口述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申报》等。

云南艺术学院

2021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云南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门类及其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具有扎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记录、发掘、研究、申报等能力,较系统地掌握一种及以上非遗技能,能够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文化艺术机构等胜任非遗保护、传承、传播、表达等相关工作,成为辐射东南亚地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非遗,服务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西安音乐学院

2020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该专业设立在人文学院的艺术学学科名下,于2023年招收首届学生10名。西安音乐学院非遗保护专业的开设,一方面源于自建校以来长达70余年对陕西本土传统音乐的发掘、整理与教学科研积累,另一方面则是教研团队结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新时期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对西部地区各级院校、文化馆等部门深入社会调研、了解就业需求的结果,旨在立足西音办学传统,探索并建立具有西音特色的非遗保护人才培养体系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践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培养目标,打造服务社会型新专业,为西部地区和全国培养非遗保护、研究、创新方面的专业人才。

西安美术学院

2022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西安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从艺术学的角度出发,旨在研究和实践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社会参与和跨学科研究,推动文化政策和管理,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权益和可持续管理。

兰州文理学院

2021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专业特色:基于非遗学科的交叉性、整体性、贯通性、应用性等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既注重非遗原理和非遗保护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根据学校师资及专业方向积淀,设置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传统工艺、传统戏剧作为专业方向,在大一、大二完成非遗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后,大三学生自愿选择三个方向之一,分小班按方向系统性授课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非遗学基础知识和非遗保护知识和能力,同时有所针对地具备某一类型非遗的传承和研究基础。

理论教学:形成了公共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其中“公共课”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制定;“专业课”模块则针对本专业的特点设置,为非遗学原理以及非遗保护的专业基础性课程;“选修课”模块则针对性地根据专业方向设置系列课程,形成专业方向教育教学的系统性特色。

主干课程:文化遗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法规、民俗学、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保护、非遗传承人口述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案写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展示与设计。选修方向课分别形成了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三个方向系列专题课程。

新疆艺术学院

2023年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新疆艺术学院新增专业立足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需求,利用学校艺术专业中成熟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习实践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基础,为新疆艺术文化的长足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今后,新疆艺术学院将进一步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本科专业体系,以新文科为引领持续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具体招生政策

以学校官方信息为准

来源:综合整理自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在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新疆网,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文化遗产学院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高考招生办公室”“河北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山西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