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访问俄罗斯一趟,与普京长谈3个小时,俄罗斯这边不仅在待遇上给足了莫迪面子,还答应对方,会支持印度“入常”。莫迪的专机前脚才离开俄罗斯,俄外长拉夫罗夫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会支持印度“竞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这意味着,普京与莫迪在对话时,肯定讨论了印度的入常事宜,也给了一个能让后者满意的答复。

【在印度入常问题上,普京给了一个让莫迪满意的答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印度入常问题上,普京给了一个让莫迪满意的答复】

但如果我们仔细看拉夫罗夫的表态,就发现俄罗斯没有把话说得很满,给自己留了很多余地。比方说,拉夫罗夫首先指出这个进程“充满挑战”,潜台词是暗示印度不要急,俄罗斯虽然会继续想办法做工作,但能不能成还得看印度自己的造化。

而且拉夫罗夫用的是“竞选”两个字,说明即便安理会最后确定“扩容”,印度的常任理事国席位还不是板上钉钉,还会面临其他的竞争者。

而且俄罗斯作出过承诺的,不只印度一个。拉夫罗夫在支持印度入常之余,也表示巴西和非洲国家可以获得入常的候选资格。

另外根据拉夫罗夫的说法,“五常”扩容一直在讨论中,但至于具体进展如何,拉夫罗夫并没有详细说明,而是要卖个关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吊着印度的胃口。

【拉夫罗夫宣布支持印度“竞选”常任理事国席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夫罗夫宣布支持印度“竞选”常任理事国席位】

印度入常,喊了不是一年两年了,莫迪第三任期要是能办成这件事,他的历史评价大概率会超越尼赫鲁,光是这种可能性就足够有诱惑力,所以由不得莫迪不上心。更何况,五常在安理会的一票否决权,印度同样眼馋。

只不过印度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这跟它的体量与综合实力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印度一厢情愿地纳入了参考标准。联合国作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产物,安理会五常,既代表了战胜国的身份,也可以理解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代表和支柱。

而印度并不具备这种先天条件,只能通过后天的运作,来强化自己入常的合理性,只不过手段往往上不得台面。

发动外交攻势、强调自己的“大国身份”也就算了,印度甚至捏造历史谎言,声称中国的五常席位是印度“让”出来的,就有些让人费解了。

【拉夫罗夫其实留了不少余地,主要还是吊印度的胃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夫罗夫其实留了不少余地,主要还是吊印度的胃口】

联合国成立的时候,印度还没迎来独立,创始国这个身份,还是宗主国英国帮忙运作后的产物,要是没这层关系,印度现在想索求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会更显得底气不足。

莫迪只在俄罗斯待了两天,不仅达成了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还从普京手里拿到了入常的“邀请劵”,乍一看是满载而归。但印度跻身安理会五常,可能还是遥遥无期。

这就突然让人想起,印度之前很热衷于讨论,把金砖发展成“下一个联合国”的可能性,这样自己作为金砖的创始成员国,也能变相实现“五常梦”。只不过金砖并没有往这种不切实际的方向发展。

印度外长苏杰生一度抱怨说,中美俄英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只有中国反对印度入常,不过考虑到他就是“印度把五常席位让给中国”这一历史谎言的源头,这一说法的可信度非常有限。

因为中国根本就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刻意针对印度,而是会从联合国的长期前景做考虑。

【苏杰生抱怨中国把印度拦在安理会五常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杰生抱怨中国把印度拦在安理会五常门外】

联合国扩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牵涉到核心机制的改革。俄罗斯现在明牌支持的,除了印度,还有巴西和非洲国家,这些毕竟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上不会无底线地配合美国,俄罗斯也更容易找到利益契合点。

而美国则是想把其他西方国家也扶持进来,比方说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战败国,理由跟俄罗斯也差不了太多。

所以“五常扩容”这个命题,本质上是常任理事国之间的角力。可以确定的是,一旦常任理事国扩员,会打破目前的微妙平衡。

如今在安理会中,英国是美国的小跟班,基本丧失了独立性;中国和俄罗斯则是在重大问题上往往立场趋同;法国手里捏着一张摇摆票。

【印度的联合国创始国身份,还是宗主国帮忙运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的联合国创始国身份,还是宗主国帮忙运作的】

当然安理会中除了常任理事国,还有非常任的,但存在感比较稀薄,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审时度势。由于一票否决权捏在五常手里,它们能做的非常有限。

说白了,安理会的改革方向,俄罗斯也做不到一手操办,还是要和其他国家协调。但五常这个身份是实打实的,也能为普京和莫迪谈判的时候,争取到更多议价权。

我们也能看出来,印度对五常席位很有执念,要是入不了常,自己这个大国名头,就显得名不副实。即便想参与全球治理,独立自主地斡旋地缘政治热点,可能也不太会被当一回事,毕竟安理会投票轮不到印度,没有投票权,那就是没有话语权。

所以俄罗斯不介意在这个问题上,给印度开出更多的空头支票,毕竟口头许诺不需要任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