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商投顾曾宪瑞老师提醒大家: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要多加小心,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1、十年维度的长周期赛道,供需共振驱动本轮周期上行
由于船舶制造业周期较长,当周期下行时,新造船需求大幅减少,尾部船厂有足够时间出清干净。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量船厂关停倒闭,2023年全球活跃船厂(至少有一艘1000+GT在手订单的船厂)数量为337艘,为高峰时期2008年1022艘的33%,2023年全年造船交付量较2010年的峰值水平下降64%,下行期间行业产能逐渐出清。当新一轮周期到来时,由于供给刚性,船厂产能往往供不应求,订单量价齐升。
本轮周期启动自2021年。船舶制造业的长周期与船舶本身特征相关。船舶具有二十年以上的长寿命、一年半至三年的长生产周期和长扩产周期。与此同时,供应链转移、商品库存周期、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会放大周期的波动。经济扩张或是军备竞赛等时期造船量会大幅增加,容易导致运力过剩,行业周期属性易被人为放大。我们判断由于(1)船厂产能弹性削弱,日韩造船业随中国崛起而萎缩,相对中国缺少劳动力投入,产能扩张受限,国内产能扩张速度则受资金等因素约束,(2)环保政策趋严,航运业能源切换导致行业技术壁垒提高,本轮周期供给刚性更强,周期上行将持续相对更长的时间。
本轮上行周期需求端的驱动力源于以下三方面:
1)船龄到期,更新替换需求驱动订单增长。根据Clarkso,2023年12月全球商船船队平均船龄达到13.7年,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不包括总吨位小于5000吨的小型船舶),集装箱船队平均船龄达到14.3年,这是自1993年该公司开始收集此项数据以来的最高值,油轮平均船龄达12.9年,也创下20年来的新高。船队船龄到期带来更新替换需求。
2)2021-2022年航运高峰后,航运公司现金流改善。2021-2022年全球经历航运高峰:(1)大流行时期,美国放水提升消费者需求,出口订单增长,集装箱货物海运需求快速提升,与此同时供应链受阻,无法满足需求,运价飙升。(2)俄乌冲突打击全球供应链,推升运价。运价的大幅上涨使航运公司现金流明显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有足够的钱来下订单。
3)航运业碳中和产能升级:国际海事组织(IMO)2019下半年开始实施两大船舶新规,要求全球船舶燃油硫含量上限从3.5%降至0.5%、商船强制设置压舱水处理系统,该类政策一方面增加船舶附加值,另一方面部分船龄较长的船舶额外加装环保装置并不经济,环保政策将加速不经济船型的拆解、拉动新船需求。
2、新周期下中国船舶制造业最为受益,关注中国船舶供应链
我国为全球第一大船舶制造国,本轮周期最为受益。中国船舶业经过市场化改革、拓展海外市场,2010年起造船完工量跃居世界第一,取代日、韩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当前我国船舶制造业正迎供给端船厂崛起、产能升级,需求端持续旺盛的窗口期。过去多年的工业的发展强化了我国船舶制造配套产业链的实力,近两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汇率强化了中国船厂的比较优势,产业政策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支持。2023年中国(按载重吨计)船舶订单交付量、在手订单量、新签订单量占比分别为51%、51%、64%。
国内政策支持船舶行业发展与产能升级。船舶工业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从国民经济“七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船舶行业支持政策从“发展船舶制造业”发展到“推进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加快船舶工业智能化与绿色化改造”,产业结构优化,附加值提升。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新能源动力船舶成为周期上行驱动力之一,同时船舶附加值将持续提升。
国内头部造船集团在手订单饱满,船厂经营业绩拐点初现。国内头部造船厂自2021年前新签订单开始上行,手持订单覆盖率提升至一年以上,产能利用率逐季提升。各船厂业绩拐点滞后于订单,自2024年开始回升。
未来船厂盈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船厂利润释放节奏慢于订单,主要系:(1)前期订单受钢价、汇率影响,高利润率订单尚未兑现业绩。本轮上行期船价虽然自2021年开始上涨,但同期钢价同样高位运行。2022上半年钢价开始回落,同时人民币汇率开始下行,订单盈利质量才有所改善。未来高利润率订单占比将持续提升,这一业绩改善趋势将愈加明显。(2)行业下行期船厂计提较多减值,影响仍在逐步消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上海亚商投资顾问曾宪瑞(登记编号:A0240622030007)编辑整理。以上内容是基于市场已公开的信息编辑整理,评估及预测为发布日观点和判断,因此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中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我司不与您分享投资收益,也不承担风险损失。涉及个股仅限于案例分析和教学使用,不作为您最终买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