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蔡梦莹 文/摄)7月10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大江奔涌·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这里的长江江豚从最初的5头繁衍增长至101头,4头江豚成功野化放归,完美融入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在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长江江豚(极目新闻 王永胜摄)

“天天,来,转一下!”在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饲养员丁泽良眼中,江豚如同自己的孩子,它们喜欢玩耍嬉戏,有时还会有些小调皮。天天是16年前被丁泽良救上来的江豚之一,如今已经18岁了。在保护区内,天天不仅找到了伴侣娥娥,它们还拥有了两头可爱的江豚宝宝——贝贝和萌萌。娥娥在生下萌萌后不幸去世,贝贝长大后成功迁入天鹅洲故道,融入了野化江豚的群体。而现在的人工繁育平台里,除了天天和萌萌,还有另一头小江豚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区饲养员丁泽良(蔡梦莹摄)

据介绍,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长江干流89公里石首江段,和天鹅洲20.9公里长江故道水域。前者实施就地保护,后者实施迁地保护,总面积217.77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鹅洲故道概况(蔡梦莹摄)

迁地自然保护并非长江江豚保护的终极目标,自然栖息地修复和恢复、野化放归自然、复壮自然种群是迁地自然保护的最终愿景。2023年4月25日,4头来自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江豚被分批放归长江,其中就有来自天鹅洲的放放和闺闺。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

“一年多来,我们通过人工、无人机、定位追踪系统等多种途径监测发现,4头长江江豚已经完全适应和融入了野外生存环境,它们现在非常合群。”谈到放放和闺闺的新生活,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蔡家奇喜上眉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馆(蔡梦莹摄)

多年来,保护区坚持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野化放归四大措施,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是全球鲸类自然迁地保护的首个成功范例。如今,4头长江江豚野化放归长江一年多后,已与野生种群完美“合群”,这充分反映了保护区江豚迁地保护取得决定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