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上海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要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赛道和未来产业不断向前。在此过程中,人才无疑是关键要素和变量。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连续八年组织举办“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挖掘出了一批在产业一线勇立潮头、矢志创新的企业领军人物和专业技术骨干,他们以胆识、智慧和汗水,正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壮大贡献着力量。

4月28日起,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携手文汇报共同推出全新专题报道——“探路新质生产力·智慧工匠/领军先锋风采”。今年,我们将持续关注在上海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涌现的杰出人物,旨在通过文字的力量,展现他们的不凡业绩,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传递他们的职业精神。我们更期待能通过这一栏目,凝聚和激发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共识和热情,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上海建工集团信息总监余芳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芳强在研讨会上作分享。(受访方供图)

余芳强,上海建工集团信息总监,致力于“数字×建造”学科交叉创新,成为数字建造技术带头人。近5年来,他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6项,取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4项,获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2023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

在点线之间绘就精准蓝图,在数字化世界里筑起广厦万千。面对建设工程领域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需求,如何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等先进技术为基石,加强建筑建设各阶段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项目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赋能,是余芳强正着力探索的方向。

办公桌上,左边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应用BIM技术生成的三维模型,右边则摊铺着施工工艺方案,他的日常工作就是面对两个“界面”上纵横交错的图线、密密麻麻的信息,构建模型、开发软件、应用示范,应用数字技术描述施工工艺,应用智能算法优化施工方案,应用数字孪生连接建造与运维,探索全生命期数字建造新模式。

他始终相信,作为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面向全生命期的数字建造模式对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他也将沿着这个技术方向继续行走,不仅走向物态的焕新,更是建筑业的明日图景。

新一代“数字工匠”让工业的底色呈现更多色彩

余芳强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BIM应用是2006年在大学读本科时,他专程参观了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建设项目。精细的三维建筑模型、逼真的施工过程模拟,令他大开眼界。当时,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建筑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然,敢于“出发”还源于扎实的功底。余芳强同时研修土木工程和计算机应用两个本科专业,获得双学位。本科毕业后,跟随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张建平教授攻读建筑信息技术方向博士学位,从事数字建造前沿技术研究。2014年,博士毕业的余芳强怀揣着探索数字建造的梦想,一头扎入到就业大军中,成为上海建工集团的一员。

再次出发的机遇来得比预期早。他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嘉闵高架北二期工程,每天都跟建筑工人一起钻桥洞、做测量、爬脚手架、验收钢筋笼……体会到一线工人的不易,更认识到建筑行业迫切需要智能化——一些操作内容完全可以依靠机器实现,从而减轻劳力耗费,提升效率。

当时,整个项目团队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为了解决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钢筋笼施工难题,余芳强开始刻苦钻研基于BIM的预制桥墩智能深化方法。通过与外国供应商的一次又一次深夜沟通,最终顺利打通了BIM与进口钢筋加工设备的数据连接,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质量。在此基础上,他又自主研发BIM协同管理平台,解决工厂与工地现场的进度、质量、物流等各方面的协同问题,达到预制构件零返厂、现场零库存的效果。

一段时间下来,余芳强成了项目上晒得最黑的年轻技术员,对现场的每一台设备的用途,每一个预制构件的状态都了如指掌。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新一代“数字工匠”要想用好数字建造这门技术,还得懂施工、懂现场,让工业的底色呈现更多色彩。

专业和热情带动整个团队学习创新

结合双碳目标,建造业在智能方向大步迈进的同时,也瞄向了“绿色”。这一次“出发”,余芳强看准了建筑全生命期数字化最重要的一块“拼图”——建筑智慧化运维。对他而言,这是个特别有趣且充满价值感的课题,他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在2018年上海东方医院新大楼项目上,余芳强和团队首次实现了施工BIM向运维BIM的转化,BIM与楼宇自控、人流监测、环境监控等智能化系统动态数据的融合,构建了“人员-空间-系统”耦合的公共建筑数字孪生模型。同时,基于数字孪生研发了设备故障预测、能耗异常智能识别、运行策略优化、空间布局优化等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主动式运维,有效提升了医院安全性和可靠性。

新技术、新设备的涌入让余芳强有了更多创想。2022年,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建设项目中,他带领团队创新突破现行规范要求,联合智能楼宇、智能安防、智能还书等30多家智能化系统供应商,建立了运维BIM模型和智能化数据融合规范,形成首部运维BIM应用标准。特别是创新研发数字孪生模型高效构建方法,实现了高保真数字孪生体与建筑实体的同步交付,有效减少空调系统碳排放10%以上,建筑突发故障降低30%以上。

“大家对待技术越来越较真”,余芳强的专业和热情已经把整个团队的学习劲头、技术创新氛围都带动了起来,更多人向上攀登,向技术复合型、知识创新型转变。

从试探到领跑,前进脚步永不停止

对于余芳强来说,数字建造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结出硕果的良田。回望这股浪潮初起时,国外软件和技术占据了我国建筑业数字化市场的主流。“中国的建筑业数字化应该有自己的软件和技术”,抱着这样的雄心壮志,他深入一线,学习施工工艺,了解现场痛点,带着最初的梦想,带领团队解决一个个难点问题。

最近,余芳强正推进对混凝土结构模板与钢筋翻样、二次结构深化设计、轻钢龙骨隔墙等大量传统工艺的数字化表达工作,形成工艺数据链。研发智能深化设计产品,不断打造数字建造“爆款产品”,并在浦东机场T3航站楼等大型复杂工程应用,打造数字建造灯塔工程。

压力固然存在,但一路来的闯关晋级,让余芳强开阔视野的同时,也结识了许多同路者,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的心更加坚定。“我会在‘数字×建造’领域不断探索创新,重点突破大量施工工艺的标准化、数字化描述问题,以一流的软硬件产品,赋能施工全过程。把个人价值嵌入企业、行业的发展当中,以科技之名在更广舞台上实现更大作为。”

对于余芳强来说,新的出发,已经开始。

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上海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