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4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重新调查关于贺龙写给蒋介石 “求降信”一事,以正视听,因该事件存在诸多疑点。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取证后发现,所谓的“求降信” 完全是伪造出来的,而背后的黑手竟是国务院参事李仲公

得知真相后,负责此案的杨贵感到愤怒与不甘,他认为对此等恶行绝不能轻饶,应当依法严惩李仲公。

当华国锋将此情况上报给周总理,请示如何处置时,周总理却只说了一句:“就这样吧。”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促使李仲公做出陷害贺龙的行为?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陷害行为,为何周总理没有对他施以严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逮捕蒋介石派来的说客

在大革命时期,贺龙以过人的胆识和骁勇善战的能力,屡立战功。就连蒋介石都对他很是青睐,许诺给予他高官厚禄,意图拉拢过来为自己所用。

不过蒋介石派出去的那些说客,不是被贺龙扣押起来,就是直接被枪毙了,蒋介石花费了大把的精力都没有拉拢过来,其中,李仲公就是蒋派去的说客之一。

李仲公是蒋介石的亲信,在蒋介石身边为其出谋划策。1927年,李仲公来到汉口,准备策动驻扎在这里的一些将领拥蒋。

贺龙就是他的目标之一,但李仲公并不认识贺龙,贸然求见怕是会被拒之门外。于是便想到了贺龙手底下还有个自己的老相识——严仁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从不摆架子,与部下之间的关系十分要好,常常会到部下家中走动。李仲公就利用这一点在严仁珊家中住下耐心等待。

当然了,李仲公并没有告诉严仁珊自己此行的目的,只说希望帮忙引荐一下。果不其然,没多久,贺龙就来到了严仁珊家中。

严仁珊趁机对贺龙说道:“蒋介石的秘书长李仲公要来见你。”贺龙听后,脸上闪过一丝警觉。

李仲公并没有说明此番的目的,所以严仁珊也不太清楚。虽然贺龙并不想与蒋介石有什么交集,但权衡利弊后,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了与李仲公的会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仲公

初次见面,贺龙就很不喜欢眼前的李仲公,总觉得他虚伪得很。贺龙表面上保持着礼貌和客气,两人寒暄了几句后,贺龙便离开了。

李仲公也知道此事急不得,第二天便宴请了一众川、滇将领吃饭,极力邀请贺龙出席。

第二天,贺龙如约赴宴,宴会上,贺龙发现这次的宴请,来的都是各路将领,且这次宴会的排面也不小。

贺龙愈发觉得此事不简单,他的目的绝不单纯。之后,李仲公又相约贺龙前往严仁珊家打牌谈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心想:狐狸尾巴终于漏出来了,恐怕并不是打牌这么简单。正如贺龙所料那般,李仲公开门见山地表示自己的目的。

希望贺龙可以到蒋介石身边工作,当然好处是不会少的,有什么要求也尽管提,都会满足。

贺龙为人刚正不阿,他参加革命,本就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着想,现如今对方竟然想用高官厚禄来拉拢他。

贺龙听后无比气愤,言辞拒绝了李仲公,考虑到当时蒋介石并没有公开“反共”,于是只命手下将其逮捕,交给了唐生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想直接就地枪毙了李仲公,但这时邓演达出面将他保了下来。鉴于邓演达在国民党内部的影响力,遂将李仲公放了。

拉拢不成,竟将自己给扣押甚至枪毙,李仲公哪受得了这种气。从此,李仲公也算是跟贺龙结下了梁子。

伪造信件,陷害贺龙

国民党失势后,李仲公找到了共产党,他正好抓住了共产党对于有过错误但愿意改正的人采取的团结合作、既往不咎的政策

于是,他顺利成为了国务院参事室的参事。但他不满足于当前的职位,向组织提出了调往西南军区任职的申请。

进入这个部门并非易事。经过初步的审查,组织发现他在“三三一惨案”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慎重起见,周恩来总理想起了曾与李仲公有接触的贺龙,他认为贺龙可能对李仲公的情况有所了解,便写了一封信给贺龙询问意见。

贺龙的回复客观公正,不带有任何个人主义色彩,原原本本地将这件事情如实禀报,周恩来也有了个大致了解。

而后经过多方面的探讨和征求意见,李仲公并没有进入到西南军政委员会。李仲公听到贺龙曾给周恩来写信。

得知贺龙曾给周恩来写信反映自己的情况,李仲公心里就认定,自己进不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就是贺龙从中作梗,李仲公心中更加怨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7年,李仲公找到周恩来,以自己的家乡是贵州,对贵州熟悉为由,提出调到贵州担任省长的请求。

周恩来表示有想法当然可任意提,但需要组织上慎重考虑。没想到李仲公竟赖着不肯离开。

此时,周恩来电话通知贺龙过来,贺龙到场后,笑着说道:“李先生,那年在武汉,我把你送到唐生智那里后,怎么后来不见你人,你怎么走了啊?”

李仲公十分尴尬,生怕他继续说下去,把自己的老底抖了出来,敷衍了一句后,落荒而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认为,李仲公之前由于历史问题没能调往西南军区,现如今让他担任地方省长,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的。

李仲公虽心生怨恨,但贺龙身居高位,自己也不好发作。在特殊时期,贺龙受到冲击,李仲公一看,机会来了。

他开始精心策划如何陷害贺龙,以报复心中的积怨。

他编造了一则谎言,声称在三十年代,贺龙曾给他写过一封亲笔信,信中百般讨好他,希望他能居中牵线,帮助贺龙与蒋介石沟通,甚至乞求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李仲公称,不幸的是这封信早已被烧毁,所以没有纸质证明,但他保证确有此事,李仲公却将这虚构的故事描绘得有鼻子有眼的。

而李仲公为了加强自己的说服力,在短时间内撰写了一份千余字的材料,详细描述了这一虚构的情节,企图以此作为陷害贺龙的证据。

李仲公手里哪有什么所谓的“求降信”,虽然自己为了圆这个谎,声称信已经烧了。

但那边根本不信信会被烧掉,于是找到他,让他把信交出。一个谎说出去了,往往需要一个更大的谎去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为了陷害贺龙,他决定伪造信件。当专案组的人询问为什么之前要谎称信件被烧了时。

他也只能将这一切推到他妻子身上,声称是妻子的害怕和不理解导致他未能及时交出所谓的“投降信”。

这两封所谓的“投降信”,编排贺龙是一个背叛革命,投靠蒋介石的人,成为了贺龙遭受迫害的导火索。

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心怀叵测的李仲公,贺龙成为了无辜的受害者,就这样,贺龙遭到了迫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冤昭雪,真相大白

1974年9月,中共中央下令重查关于贺龙写给蒋介石 “求降信”一事,为贺龙平反,因该事件存在诸多疑点。

华国锋将信件交给了杨贵等人,杨贵仔细观察了信件上的字迹,发现如果通过字迹来辨别的话,难度有些大。

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字迹也会发生些许改变。于是他们将调查的着重点放在了纸张和墨汁上进行调查。

没两天结果就出来了,信件果然是伪造的!为什么这么笃定呢?经过调查发现,纸张和墨汁都是在建国后生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

而李仲公所说贺龙在三十年代给自己写的 “求降信”的背景完全不符,也就是说这完全是他为陷害贺龙所编制的谎言。

得知真相后,负责此案的杨贵感到愤怒与不甘,他认为对此等恶行绝不能轻饶,应当依法严惩李仲公。

华国锋将这一事件尽数报告给了周总理,将杨贵的建议作出了转达,并请示该如何处置李仲公。

周总理却开口说道:“就这样吧。”听到这话的华国锋眉头紧锁,显然不理解总理这么做的意思。周总理叹了口气,缓缓开口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仲公已经八十多岁了,如今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已大不如前,不要说给他判刑了,就是把调查结果告诉他,恐怕他也未必能承受得住。”

最终,在1974年9月29日,李仲公诬陷贺龙一案终于真相大白,贺龙的名誉得到恢复。

次年6月,此时已是重病缠身,可他仍旧拖着病体,坚持参加了贺龙元帅的骨灰安放仪式。

周总理紧紧握着贺龙夫人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颤抖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没有保护好贺龙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李仲公,这个曾经陷害贺龙元帅的罪魁祸首,在晚年也为自己曾经的错误付出了代价。

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李仲公已经年近九旬,身体孱弱,生活无法自理,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决定不将他关押进监狱。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过去行为的宽恕和纵容。于是,将李仲公的职务撤销了,每个月,他只能领取到80元的生活费。

这份惩罚不仅是对他过去行为的惩戒,更是对他晚年生活的警示和提醒。他必须面对自己的过错,反思自己的行为,为曾经的错误付出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结局,既体现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人文关怀,也彰显了对于历史真相的尊重和维护。

结语

历史的公正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正义的审判终将到来。

无论时间如何推移,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们,更不能容忍对他们名誉的玷污和诋毁。

在探寻历史的真相时,不能轻信传言和无根据的说法,必须依靠严谨的证据和分析来还原事实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他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对待历史人物和事件时,应该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

而李仲公的晚年境遇则是对他过去行为的必然回应。他的错误行为不仅让他失去了曾经的权力和地位,更让他在晚年背负着愧疚和悔恨。

这种惩罚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警醒,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它告诉我们,任何违背正义和良知的行为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无论时间多久,都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