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李思洁
在上海巨鹿路,有这样一座文学殿堂,吸引了无数文学爱好者来打卡留念。这里有夏衍、巴金、丰子恺、柯灵、于伶等文学大师的足迹,也是《收获》《上海文学》《萌芽》《上海文化》《思南文学选刊》等文学刊物编辑部的所在地。
这里,就是位于巨鹿路675号的上海市作家协会。
它还是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为上海留下的众多作品之一,另有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爱神花园”。2021年,作为上海作协办公地的“爱神花园”启动修缮,这项浩大的工程在今年春夏之交正式完成。
1982年,还在复旦读书的程永新来到《收获》实习,第一次走进巨鹿路675号,第一次见到那座宫殿一般的主建筑,他一下惊呆了。“而且你心里知道,这座宫殿里有文学,那么神圣,那么美好。”
转眼间,程永新已在这里工作了四十多年,他从“实习生小程”变成了《收获》的掌门人与守护者。
今年夏天,澎湃新闻记者与程永新相约走进焕然一新的“爱神花园”,这也是程永新自“爱神花园”完成修缮后第一次“重返”这里。
我们从庭院步入一楼大厅,再沿旋转楼梯拾级而上,穿梭于原属于各个文学刊物编辑部的那些房间。程永新很快发现了这里的“变与不变”——“爱神雕像更洁白,更圣洁了”,“房间格局还是之前的,没有太大变化”,还打趣说:“过去金老师(金宇澄)那个位置,出去抽烟是最方便的。”
回忆也如潮水般奔涌而来。不时地,他会停下脚步,告诉我当年李小林总带来京沪文坛的各种消息,李子云的办公室总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上下楼时,一楼大厅那经常传来吴亮、程德培等批评家们辨识度极高的声音……
“这里是上海的灵魂地段。你问我这里有没有爱,肯定有,对不对?”
上海的文学圣地
“爱神花园”本身富有传奇。谈到它,有人说起邬达克的惊人手笔,有人说起“火柴大王”刘吉生与陈定贞的爱情故事,有人说起老花匠对花园的珍爱与保护……
而程永新会说,这里是上海的文学圣地,勾勒出上海纯文学的金字塔尖。楼下的大厅,几代文学家留下身影,近年有王安忆、金宇澄、孙甘露等,也有因“上海写作计划”、“上海国际文学周”远道而来的许多外国作家。
1953年,“华东作家协会”成立后,将“爱神花园”作为办公地点。1954年12月13日,这里改名“中国作协上海分会”,1991年9月1日起至今,更名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从“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开始,历届主席有夏衍、巴金、于伶、徐中玉、罗洛、王安忆。
程永新回忆到,当年他到这里工作,一下见到了许多“传说中的人物”,比如李子云老师、茹志鹃老师、萧岱老师、吴强老师、王西彦老师、钟望阳老师等等,还见到了许多北京来的“文坛大佬”,“这俨然是文学界的最高司令部啊。”
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那会巴老一直待在家里,但他的女儿李小林每星期会来作协一次。“也就是那一天,她总能带来很多消息,文学的风向,观念的变化,等等。很多作家来上海,会从巴老家来作协这里,又或者先来作协晃一圈,再去巴老家。”
一种包容和开阔
巴老一向包容,对年轻人格外爱护。在程永新的印象里,作协历来对青年作家非常重视,1980年代就开始办青创会,扶持和培养年轻写作者。“那时候的‘新生代’包括王安忆、程乃珊、王小鹰、陈村、曹冠龙、薛海翔等等,他们之中,很多人到现在还在写。”
“那会的上海批评,影响力更是大,甚至有着辐射全国的能量。”程永新说,作协里既有李子云、周介人等前辈,又有吴亮、程德培、李劼、朱大可、蔡翔、王晓明等年轻人。“这里是全国最重要的理论研究阵地之一,可以这么说,它发出了声音,大家将知道文学会往哪个方向走。”
回想自己的编辑历程,程永新直言文学其实是一代代人薪火相传的事业。1980年代下半叶,他与《收获》共同见证了先锋文学的发生与发展,见证了余华、苏童、格非、王朔、马原、北村、孙甘露等作家的成长与变化,“这些其实都和《收获》的传统有关,和巴老定下的基调有关。编辑是做什么的,用巴老最朴素的话说,就是出人出作品,那么你就需要一种包容和开阔的胸襟去面对新的事物。”
“所以1980年代的时候,不是说我们去挖掘了一批所谓的先锋作家,而是时代走到了这个时候,追求各种写法的年轻人都涌现了。”
珍贵的文学传承
到今天,这份珍贵的文学传承依然在上海作协延续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不少青年作家同时涉及多种创作文体,在进行文学原创的同时,也做翻译、写评论。这种现象全国独有,也回应了上海曾经的文学传统和渊源。
进入新世纪之后,上海作协为发现文学新人做出更多尝试,比如2001年推行“签约作家”制度,与“专业作家”聘任制形成互补,在全国各地作协中较早呼应了作家管理机制的改革潮流;比如从2008年开展“文学百校行”,将在沪大学、中学的200多个校园文学社团纳入理事单位,建立了数千人的校园写作人才库,从中选拔具有相当创作潜力的“90后”“00后”写作者。
又比如,为校园写作创造平台,主办了电子文学刊物《零杂志》,编辑出版王占黑《空响炮》、王侃瑜《云雾2.2》等26部校园作品集,举办“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战”和“黑马星期六·上海文学新秀选拔赛”等选拔活动。2022年10月,“黑马星期六·上海文学新秀选拔”升级为“真金·青少年文学写作选拔”,将活动对象扩展为全国范围的高中生或该年龄段文学爱好者。
与此同时,上海书展、思南读书会、“爱神文学沙龙”线下读书会……这些丰富、开放的文学活动面向大众,面向每一个潜在的文学新人,也为未来的文学写作带去了更多可能性。
“一代一代人出现,都是文学自身的规律。”程永新说,“像巴金这样的前辈给我们定下了基调,五湖四海,各色人等,我们都去包容和接纳。这样我们给读者的东西才有丰富性,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当代作家思考的东西,以及他们的个性、文学的魅力。”
声明:我们是澎湃新闻文化娱乐部的微信公众号,栏目官方微博为“澎湃有戏”,唯一的APP叫“澎湃新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文化课”栏目,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发朋友圈请随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