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多人都认为“小米加步枪”是红军阶段的一大特征,伟大的革命者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打下了江山,可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后,似乎认知又发生了变化。

因为在最为困难的时期,就连“小米加步枪”都是一种奢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困难随时都存在

秋收起义之后,起义部队原计划是进攻长沙的,不过由于敌军的守备力量过于强大,这件事不得不告一段落,大家重新凑在一起思考出路。

前委会议上,毛主席主张“保存实力”,放弃进攻长沙,远离敌人控制的中心地带,在湘南寻求发展。

于是,大部队就沿着罗霄山脉南下进入湘南寻求生存空间,经过“三湾改编”后,部队走到宁冈古城,此时有消息传来:井冈山反动派控制力量比较薄弱、地势易守难攻、具有战略地位。

经过利弊分析后,红军上了井冈山。

可以看出,这段历史中完全是国民党打击之下才使得红军“上山”的,这么多部队的行动方向对指战员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考验,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朝历代中,军队的粮食问题都是“取之于民”,若是无法得到民众的支持,吃饭就会是个大问题,能直接影响到军队战斗力。

可1927年时广大老百姓对于红军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在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下,红军背负着很大的压力。

有一路官兵抵达湘赣边界时就看到了这样一幕:老百姓的房屋大多是十室九空,除了少数留在家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外,年轻人大多消失不见了。

另一路官兵在抵达遂川县后遇到了相似的场景:大家看到从山上下来的部队后,几乎个个都躲在家里,红军战士好不容易找到人想要攀谈,可他们却躲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实也不能怪老百姓,初次见面时,种田的当然怕拿枪的。

因为井冈山地区的经济本就是农业经济,很多地方的生产方式非常落后,可地主豪绅却掌握着土地所有权,他们通过手中权力肆意剥削农民,导致枉死者不计其数。

而国民党反动军队遇到老百姓时也同样巧取豪夺,有时竟是见东西就抢、捉了就杀,还动不动就将年轻男性抓去做壮丁。

除此以外,当地还有不少军阀混战留下的散兵游勇,他们不少都落草为寇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严重威胁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百姓通常以务农为生,他们没有办法离开这片土地,只能默默忍受着。

红军来时,大家也自然将这支队伍视为山上的“土匪”,再加上国民党的宣传,湘赣边界流言四起。

最初在少了老百姓支持的情况下,红军的生存环境也是相当恶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加在领到布之后,就用锅灰将白布染成灰色,这就是军装了,衣服也很少更新,大家都穿得破破烂烂的,冬天的时候棉衣供应也跟不上,上级就号召所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穿棉衣,把宝贵的棉衣让给伤病员穿。

至于吃的,能填饱肚子都非常不错了,就更不用说有没有营养之类。

小米在这段时期完全称得上奢侈品,大家每天的伙食基本就是南瓜,可南瓜吃了会涨肚子,大家也没有办法。

一开始的日子里,大家还能用身上的铜板到外面买点生活用品,可后来敌人开始了封锁措施,部队吃不到盐,行军和作战都没力气,部队里有人想了个办法:熬硝盐。

所谓硝盐本就是长在房屋墙角下的一种白毛,刮下来后用水熬可以代替点盐的作用,吃过的战士回忆:“那玩意又苦又涩,不过总比没有盐巴要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上级军官还是下级战士,大家都一同劳动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著名的《朱德挑扁担》的故事就是这段时期出现的,描述的便是朱德与士兵同甘共苦,战士们都敬爱朱德,就想方设法将他的扁担给藏起来,朱德却从不愿搞特殊,总是和战士们一同挑粮。

至于打仗必须要用到的武器,就更是稀缺品了。

当年陈毅在井冈山上当师长的时候,他有5000多人马可却只有400多条枪,几乎每10个人才能分到一杆枪,大家为了解决困难,就制作了很多冷兵器,每次作战时,面对装备优于自己的敌人,也时常会付出巨大牺牲。

朱毛会师的最初阶段,每天的粮食消耗都是巨大的,就算是井冈山人民选择支援红军,这种压力也不会大幅度缩减。

而年轻的毛主席在这个阶段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在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之下,局面很快发生了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法都是想出来的

面对日趋紧张的斗争形势,如何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威望,是毛主席最先考虑的事情,只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革命斗争的形势才可能出现扭转。

为了反击国民党的谣言、增进群众对革命政策的了解,红军开始了有效的宣传工作,通过口头、文字、文艺汇演等方式使得老百姓对红军有了最初了解。

毛主席也曾说过:“我们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的低落,红军每到一处,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后才有所改变。”

在井冈山上,还有袁文才、王佐这样“劫富济贫”的和农民军,毛主席认为若是能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拉近军队与人民的距离,效果自然会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1927年10月,毛主席确定了对袁文才等人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方针,还送了上百支枪,袁王部队的改造也打消了民众对红军的顾虑,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抵达井冈山后,毛主席就制定了严明的群众纪律,并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广大指战员也严格要求战士们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积累信任。

一次红军过稻田时,指战员就要求:“走在最前面的人要开好路,谷子倒在田埂上要扶到田内,不能把谷子踢掉了。”

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就信任红军了,他们内部的宣传也是自发性的:“这支军队果然不一样,不偷不抢、不打不骂,说话和气,借东西也会还。”

而且,红军即便在自身困难都没能解决的情况下,依旧会分“浮财”。

在打土豪没收财物之后,红军将其中的少数供给部队,其余大部分都分给当地的农民,比如在1928年查封大土豪黄礼瑞的商号后,红军便把食盐、茶油、布匹等大部分日常所需品无偿赠与当地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位老人后来回忆道:“那时的场景我一辈子都记得,来领东西的人太多了,每个路人都能领两斤猪肉。”

这种事对于老百姓的触动也是最大的,他们获得了实在的实惠,因此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选择拥护红军。

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支持,红军仍然面临着自身的困境,打土豪毕竟属于“一次性买卖”,可国民党的封锁却是长期的,这就要求必须得找到更好的办法来维系军队生存。

于是,根据《井冈山土地法》,很多无田少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也提升迅速,也就更加愿意向红军政府交粮了。

在战事不频繁的情况下,不少战士也投入到生产运动中,毛主席也曾身体力行下田帮助农民劳动,还指挥战士帮助孤寡老人、缺乏劳力的农户收割庄稼。

很多战士看到连毛主席都主动下田了,他们也纷纷走入田中,积极帮助农民耕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有了苏维埃政府的帮助,生产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因为过去都是各家管各家的,土地革命后,很多农民在分到土地后却没有充足的生产工具劳作,有的是缺用具、有的是缺劳动力。

于是,政府就出面进行协调,帮助农户们调剂余缺,谁家都能做到不误农时,这样一套下来,基本的生存问题就解决了。

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还在于“走一步看三步”,根据地内潜力是有限的,50万人口中大多都是贫困人口,老百姓也没法在分到土地后很快便能丰衣足食,再养一支近万人的部队还是有不少困难。

于是,红军经常会组织队伍下山打土豪,将缴获的钱款用来买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获得大量粮食,有时还能搞到根据地内急缺的药品、布匹、食盐等。

可以说,这片山区在毛主席等人的聪明才智下彻底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使得许多感受过艰难处境的革命者心中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但从长期发展的观点看,山区毕竟还是山区,地理因素的弊端无法改变,再加上国民党一直采取封锁政策,使得军民的生活总是陷入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段时期,在“军爱民,民拥军”的情况下,一堵战胜强大敌人的“铜墙铁壁”被建造了出来,这也是井冈山能够走向兴旺的关键。

当然,井冈山的故事在当年也震动了江西、湖南两省的国民党,军阀何健被任命为总指挥,集结了6个旅朝着井冈山发起了进攻。

从这之后,蒋介石发起的“围剿”就没有间断过。

接连多次“围剿”被粉碎后,红军也使蒋介石“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东”的企图彻底破灭,可同样付出了巨大牺牲。

此后,伟大的战士们踏上了漫长的长征之路,那会他们并不知道这一路会有多么艰苦。

“小米加步枪”更是成为奢侈品,抵达陕北后,很多战士都已是衣衫褴褛的状态,那一路爬雪山、过草地,很多同志也倒在了路上。

极端恶劣的天气和有限的资源,让崇山峻岭成为“人间地狱”,但红军仍然靠着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战胜了这些困难,使得长征之路顺利完成,一段新的篇章开始被谱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是这段路上大家都有“小米加步枪”,就不会有这么多牺牲的同志看不到胜利的到来了。

那近10年的历史中,最基本的食物对先烈们却是最为奢侈的,革命斗争的残酷远远超出常人想象,但他们硬生生从困境中杀出了一条路,改变了整个中国。